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章 關公真是剛愎自用之人?(1/5)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12742更新時間:2024-03-28 11:13:04

    希特勒曾說過: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滅承載它的語言……

    仔細品味這句話,挺耐人尋味的,可能會有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觀點,肯定說這是胡說八道,滅掉文化怎麽能滅掉一個民族呢?這是聳人聽聞。那麽請想想古巴比倫、古兩河文明,如果能深入地了解他們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會知道文化與信仰——對於一個民族是何等的重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信仰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根本,失去文化和信仰就等於無知與愚昧,一個無知與愚昧的民族能不逐步走向滅亡嗎?這也是當今中國大力提倡“複興中華”的最根本的因素。

    缺失文化與信仰,就等於是無知與愚昧。

    在當今文化與信仰逐漸缺失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一些戲說曆史,歪曲事實的情況發生,曆經了一千七百多年考驗和磨礪的關公文化與道德信仰也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什麽關公傲慢無禮啊!什麽關公剛愎自用啊,等等一係列讓人啼笑不已的荒誕問題都隨之而來,讓人哭笑不得,隨之隻是一聲歎息。但凡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信仰有一點點的了解,也就不會有這些讓人貽笑大方、大跌眼鏡的荒謬的言論出現。

    如果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在第二十五回就能發現,張遼勸關公時的話語:“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為義?其罪三也。”關公作為熟讀《春秋》《易》與《兵法十三篇》等經史子集的一代儒將,其言論與行為都是嚴格遵循聖賢之道,絕沒有任何的僭越之舉。常說他傲慢、剛愎自用都是斷章取義,而非關公真正的思想表現。常聽有人說關公這人哪都好,就是太過傲慢了,太剛愎自用了,誰都看不起,誰都不放在眼裏,所以才導致了他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悲慘結局。

    小說《三國演義》和電視劇裏有一個情節:關公斬顏良,解白馬之圍。麵對斬殺了曹操兩員大將的顏良,曹操等人皆心驚膽戰,無人敢與顏良交手,遂聽從謀士之言,調關公前來助戰,曹操擔心地說:“河北人馬,如此雄壯!”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卻說:“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顏良則如“插標賣首耳!”很多人在看了這一段後,對關公的做法不屑一顧,說關公太過傲慢了,太目中無人了。其實隻要觀者能靜下心來,想想關公的經曆就可以看出,在此,關公的確是傲慢,但他傲慢有傲慢的理由。常言說的好“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三國誌·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三國誌·吳書·周瑜傳》記,周瑜上疏孫權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所有的史料記載都在證明關公是一位武功超群之大將。藝高人膽大,關公有著一身強硬的功夫,在技巧上輕視對手,在氣勢上壓倒對方,這是無可厚非之舉,怎麽能說是傲慢呢?後來事實證明,顏良也確非關公之對手,被關公殺之。這隻是其一,還有一層意思,即關公要急於建立戰功,回報於曹。《三國誌·關羽傳》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由此可以看出關公對曹操之恩義是記在心裏的,在曹操麵臨巨大困難的時候,必須要幫他一把。關公知道在顏良的問題上,自己必須要贏,否則難以報答曹操收留之恩,在曹操麵前表現出對對手的輕蔑,是給曹操吃的一顆定心丸,同時也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一種表現。關公以其自身的能力和傲視群雄的英雄氣概征服了曹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