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章 烽火征戰之赤壁鏖戰(1/3)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8280更新時間:2024-03-30 06:44:29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舊》道不盡當年的腥風血雨、金戈鐵馬,讓後世人們對赤壁之戰津津樂道、肆意妄談。

    從公元200年,劉備被曹操擊敗後歸袁紹起,至公元209年赤壁之戰這十年的時間裏,是劉備集團一個重要發展階段,也是關公人生中的最大的轉折點。通過赤壁之戰,劉備終於如願以償地領得荊州牧,染指荊州。赤壁之戰,同時也奠定了關公在劉備集團中的主要地位,關公被封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這也為後來關公獨領荊州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國誌·關羽傳》記載:“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

    由此史籍可以看出劉備集團的一個奮鬥軌跡: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派大將蔡陽擊劉備,劉備殺了蔡陽;曹操向袁紹發起官渡之戰,袁紹大敗。

    建安六年,曹操又舉兵征劉備,劉備依附劉表,屯駐新野,直到建安八年,劉備在博望設伏兵,大敗曹操之軍夏侯惇等,而此時袁紹病死,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互相爭位,曹操出兵滅之。此間,劉備一直屯駐於新野,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輔佐劉備後,先向孫權出兵,後是曹操殺來,擊垮了劉表。孫權看到曹操南下的威脅,又逢劉備在長阪坡大敗,孫權方魯肅與劉備方諸葛亮相見略同,促成了兩家聯盟;諸葛亮下東吳,與孫權結盟,終於在赤壁與曹軍刀兵相見,大敗曹操。

    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關公受命與曹操部將李通大戰江陵北,曹仁看勢不敵,棄江陵而逃;劉備乘機率軍南取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關公得拜官職。

    劉備站穩了腳跟,而此前劉備同宗、荊州牧劉琦病時,再三請劉備接任荊州牧,後劉琦病逝,群下眾人“推先主為荊州牧”。後,孫權看到劉備的力量,將妹妹嫁給了劉備,劉備正式為荊州牧。

    劉備集團這一路走來,曆盡艱辛,但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先是完成孫劉聯盟,後關公大敗江陵曹仁,劉備取荊州四郡,徹底的在荊州站穩了腳跟,形成了自己穩固的根據地。

    後人依據諸葛亮的《隆中對》認定劉備是聽了諸葛亮的計策,才在荊州發展起來的。史實是劉備在公元200年就跨入了荊州並開始發展,而在公元207年才去拜訪諸葛亮,兩次均未見到,公元208年正月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諸葛亮,二人討論時局,引出著名的《隆中對》,這讓劉備對諸葛亮刮目相看請其出山。《三國誌·先主傳》明確記載:“……關羽亡歸先主。曹公遣曹仁將兵擊先主。先主還袁紹,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荊州牧劉表……曹公即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由此可見,劉備於早些時候就已經染指荊州,意在荊州了。隨著劉備集團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在曆史時空的考驗下,他的實力反而越來越雄厚,有了一定的軍事勢力。雖不足以戰勝強大的曹操軍隊,但自保已經是綽綽有餘。當劉備投靠劉表以後,劉表一方麵安排劉備屯駐新野,一方麵卻暗中防備著他,讓劉備駐守新野就是他的精心安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