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四章 賞美人(3/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494更新時間:2020-10-13 00:34:24

    再一個就是高大的全索具西洋帆,它采用的多重橫帆,奠定了西洋船優越性能的基礎。因為大量密集的斜拉索可以加強桅杆強度,進而獲得更高的桅杆高度。因為高處風力較海麵強,故而桅杆更高的西方帆船受風強,可以獲得更大的航速。

    雖然王如龍他們一個個心高氣傲,但看到蓋倫船上,那根殘存的桅杆足有大船帆的兩倍高時,他們不得不承認,中式帆船是不可能達到西洋帆船的速度的。因為要是在那麽高的桅杆上掛大明的蓬帆,風一大就會折斷桅杆的。

    而在海戰中,速度就是主動權!

    ‘改,改,必須改!’將領們暗暗咬牙,覺得必須把船帆都換成西式的。

    這是中國人毛病,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覺得自己的哪兒不值錢,什麽都想要學人家的。

    好在趙公子不像王如龍他們那樣妄自菲薄。在他的造艦規劃中,中式蓬帆占據很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經曆了昨晚的海戰後,就更堅定了他的想法——如果葡萄牙人的船上用的是中式帆,結局很可能就會不一樣了。因為中式船帆有一道道桁條支撐,千瘡百孔依然可以受風航行,不像西洋帆那麽嬌弱,破個洞就泄氣。

    在與西方艦隊的決戰中,這點差別可能就會決定勝負的走向。畢竟在主力艦隊級別的海戰中,船慢點兒不可怕,不能動才可怕。

    趙公子甚至找到了日後與西方列強海戰時的方法——就是仗著自己的船帆打不壞,專打紅毛鬼的船帆!

    ~~

    中式蓬帆實在是非常偉大的發明,極端的耐操之外,還可受八麵來風,順風逆風都能航行。另外,水手不用爬上高高的桅杆,隻用站在甲板上操作就行,所以安全性也好很多。

    至於獲得風力不足的問題。其實也要一分為二的看。中式帆船為什麽無法獲得更大的風力?是因為桅杆太矮。為什麽桅杆太矮?是因為蓬帆上下一體、沒有縫隙,受風性能太好,以至桅杆太高的話承受不住啊。

    當初鄭和艦隊是以增加桅杆的數量,解決這個問題的。不過大明規定,民間造船不能超過五桅,趙公子的千料大福船就已經是五桅了,再增加的話,各方麵都有些不好交代。

    不過趙昊覺得應該可以參考後世的解決方案——隻要蓬帆的支框不環繞桅杆,而隻在桅杆前方的滑道內升降,就可以實現多重斜拉索的加強。這樣由眾多的斜拉索來承重,桅杆自然就不會斷了。

    其實這一思路,在廣州造的廣船上就已經有所體現了。當然真正給出完整解決方案的,還是鴉片戰爭以後,美國人給福建巡撫造的西洋船體、中式硬帆的新式戰艦。

    而且用西洋帆還有個很現實的困難,那就是西洋帆的製造是一門很複雜的技術。不說別的,就說那套複雜的全索具帆纜係統,大明的船工能不能仿製出來都是問題。

    所以趙公子決定,在試驗船型中,兩種帆都要嚐試,到時候搞得掂哪種就用哪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