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三十四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3/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502更新時間:2020-12-05 00:12:17

    整個耕種過程中,馬一龍會不厭其煩的教導他們,如何插秧、如何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教學之餘,老師還在自己的試驗田裏,吸取各家之長,不斷改進農藝。”史繼誌笑著對趙昊道:“不過所有人加起來,也比不上公子一人對老師的啟發大。”

    “哎,別這麽說,我都是姑妄言之的。”趙昊謙虛的擺擺手。

    “可沒瞎說。”史繼誌指著地裏的稻秧道:“今年倒春寒,氣溫遲遲不達標,要不是用了公子的煙黑育苗法,早稻肯定就耽誤了。”

    “管用就好,管用就好。”趙公子笑著點點頭,所謂煙黑育苗法,其實就是在馬一龍育苗的地窖裏,鋪上厚厚的一層煙囪灰。

    白天黑色吸熱,晚上灰層保溫,能讓土壤的溫度提高好幾度,還能給秧苗提供養分,自然不耽誤農時。在後世,地膜普及以前,農村都是用這法子育苗的。

    兩人說著話,來到了馬一龍授課的地方——農田中的一串池塘旁邊。

    學員們手裏拿著筆記本,圍在馬一龍身邊,聽老先生聲音洪亮道:

    “桑基魚塘不是什麽新鮮法子,湖州那邊用了不知多少年,已經非常成熟了,尤其適合你們農場集體生產。回去把窪地挖深成為池塘,挖出的泥在水塘的四周堆成高基,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桑葉養蠶,蠶糞喂魚。魚塘中的淤泥又可用來肥桑,如此循環往複,兩利俱全,可十倍禾稼。”

    學員們一聽眼就亮了,他們的收入是跟農場的收入掛鉤的,如此神奇的技術豈能不學?

    “要想實現良性的循環,獲得最高的效益,也沒那麽容易。一般,塘和基的比例在六比四到七比三之間,但經過老夫的摸索,其實最好得比例是五比五,塘要挖成這樣的長方形,六到十口蜈蚣狀相連……”

    仲春時節的風暖洋洋。趙昊便帶著倆弟子,和史繼誌靜靜的旁聽,馬一龍講解桑基魚塘的高產訣竅。

    老先生掰開揉碎了講,如數家珍,傾囊相授。講到要緊處,直接彎下腰,抓起一碰黑黝黝、濕乎乎的肥土,向這些跟他們沒什麽利益關係的農技員們,講解如何判斷土質,改土保肥……

    趙昊忽然眼角有些濕潤,若是不知道孟河先生何許人也,又有誰能將這位挽著褲腿,戴著草帽,皮膚如樹皮般粗糙的老農,跟一位曾經的翰林聯係起來呢?

    說起來,馬一龍可是跟張居正同期的庶吉士,張偶像已經是位高權重的堂堂大學士,孟河先生卻返璞歸真務起了農。

    那麽問題來了,這兩位到底誰更偉大一些呢?

    ps.才寫了一章,再寫去……

    www.biqiuge8./book/61487/624627892.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