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一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2/3)

作者:三戒大師字數:6602更新時間:2021-06-25 03:30:43

    當然,他對海警艦隊的最大貢獻還在後頭,而且是居功至偉的那種。

    ~~

    比起王如龍在海上大殺特殺、風卷殘雲,陸上攻勢的進展就緩慢多了。

    因為這邊麵對的是堅固的馬尼拉王城,和一座高大石頭堡壘,而且都在艦炮射程之外。內河支援艇的大佛郎機打在城牆上就像撓癢一樣,隻能從長計議了……

    武達登陸後,便與唐保祿還有僑領們商議,是不是將僑民們遷離澗內,在北麵海灘上設置臨時營地。

    這樣非但可以避開王城中西班牙人的火炮襲擊,還能將僑民們置於艦炮的保護之下,而且物資補給各方麵都方便。

    僑領們把海警官兵視為救命稻草,自然言聽計從。於是第一第二陸戰大隊兩千陸戰隊員,便開始在僑民的協助下,設置灘頭陣地和營房。

    下等人們身強力壯,又有專業設備,幹這種活十分拿手。天黑之前便與僑民們齊心協力,在營地周圍挖好了壕溝,拉好了鐵絲網。

    不當班的海警們也沒閑著,他們劃著小艇,將一捆捆包紮整齊的物資,從大帆船轉運到灘頭。

    陸戰隊員們找到寫著‘帳篷’字樣的包裹,打開後,取出一頂頂噴塗了編號的油布帳篷,在營地中架設起來。

    帳篷油布上的編號以‘涇’字打頭,後麵是八位數字,比如‘涇05103711’。除了便於物資統計,減少貪汙浪費之外,還可以清晰溯源生產它的廠家和工人,

    其中‘涇’字表明,這些帳篷所用的油布,都是由徽州寧國府涇縣所產。

    江南集團對帳篷的需求量極大,無論海警還是工程隊的施工大軍,都急需一種能遮風擋雨的帳篷。

    海警總裝備處搜集了市麵上的防雨材料,經過比對研究發現,涇縣用來製造油布傘的油布,防水性好,牢固、抗風、經久耐用且絕緣防雷,完全可以滿足目前對野外設營的需求。

    於是集團與‘涇開司’合資成立了江南防雨材料公司,並撥付專項資金,鼓勵傳統作坊向手工工場轉型。再以海量訂單刺激,短短幾年工夫,涇縣的油布產業規模便擴大了百倍,一躍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涇縣眼看就要從一個山區裏不起眼的窮縣,變成了江南聞名的富裕縣了。

    涇縣的例子為江南各縣上了生動一課,讓他們明白了‘江南一體化’到底是什麽意思。原來就是讓各縣在江南集團的統一調配下,找準自己的定位,專精發展,深耕細作,共同富裕!

    各縣開發公司的思路,一下就打開了……

    ~~

    海警官兵和僑民們安營紮寨的同時,趙公子也來到了灘頭上。

    他沒有等木棧橋架設完畢,便直接從登陸的小艇上,跳入了齊膝深的海水中。

    一眾隨行的高級警官,也趕緊有樣學樣,跳下船來,簇擁著總司令涉水走向海灘。

    ‘呂宋,我來了!’

    趙昊頭戴軟頂大簷警帽,鼻梁架著一副墨鏡,用腳步感受著呂宋的土地,顧盼自雄間,心中大有一種凱撒附體的感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