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東楚舊事·第十四章(3/3)

作者:宋申申字數:7390更新時間:2023-01-12 00:58:33

    木絲言不知道時嫻是從哪裏得知這麽多的大道理,不過這些大道理對於她來說,還是挺受用的,尤其是在劫後餘生,什麽都失去了的情況之下。

    她逐漸地放開心扉,變得勇敢,將心裏的傷長成了盔甲,保護著自己繼續前行。

    時嫻的上麵還有一位兄長,名叫時見燊。早年前曾在雲夢城的公學學藝,回到吳橋後,在其父吳橋縣伊的幫助下,設立了縣公學,並在公學內授業。

    他這些日子,瞧見了木絲言將時嫻早前弄壞的炮製草藥的工具,都重新修好,便問她會不會修一些桌案之類的物件。

    木絲言並沒有拍胸脯地去與他保證,先說看看是什麽樣式的案,她可以嚐試著去修理。

    翌日一早,她便被時見燊拉去了縣公學。

    放眼望去,縣公學的外觀雖然看上去挺不錯,可內部的設施卻很陳舊,連習字的竹簡都要公學裏的師尊親自晾曬。

    縣公學的興辦基本都是由吳橋縣伊,也就是木絲言的姨丈自掏錢袋的,姨丈一年的俸祿本就沒多少,自己家中也需要開支,更何況還要支撐公學師尊的俸祿。

    這也難怪時嫻阿姐還要親自采藥,親自炮製之後拿去醫館換錢。

    木絲言在學堂之中轉了轉,仔細地觀察了幾個殘破的桌案,而後便去了院子裏,尋了一些能用的上的工具,開始了捶捶打打。

    在公學授課的時候,木絲言見到來聽學的都是些總角小童,有些連筆都不會拿,更何況要他們刻篆。

    木絲言望著院子裏麵曬的竹簡,無奈地搖了搖頭。

    休息時,她聽時見燊對她說,現在正是農忙之時,吳橋縣內但凡人家中有青壯年的,都是在田間幹著農活,沒有人願意來公學聽學。

    可農忙時,又無暇照顧家中的幼童,便都送來公學這裏了。

    於是,縣公學就成了吳橋的托童院。

    木絲言有些好奇,便問時見燊,為何執著於興辦公學,要知道所有人都去做士族的門客,便沒有人耕田了。

    時見燊看著她溫和地笑道:“你以為,我的教學都是如何讓人成為士族的門客嗎?”

    “難道不是嗎?”木絲言反問,“前去雲夢城聽學的,不都是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士族的門客,便不愁今後的吃穿了嗎?”

    時見燊歪著頭,漆黑的眸子轉了轉,笑道:“你這麽說,倒也是沒錯的,不過我辦的這個公學,可與雲夢城的不同。”

    “有何不同?”木絲言想要快些知道答案。

    時見燊朝她神秘一笑:“若想知道,你也來聽學,就當是抵了修桌案的錢可好?”

    木絲言撇了撇嘴,心想著她修桌案的費用可是很貴呢。

    雖然嘴上說不願意,可木絲言的身體卻很誠實。

    每天一早時見燊出門去縣公學時,木絲言都乖巧地跟在他身後。

    她坐在學堂的廊下旁聽,除了聽時見燊教教書習字之外,還有一位老者專門教農事的學識。比如何時種桑,何時收麻,何時犁地,何時除草,遇到蟲害時要怎麽做等等。

    雖然這些都是最初級的農事知識,可木絲言與那些總角小童一樣,都是隻食過粟米卻不知它是如何長成的家養米蟲,因而聽的津津有味。

    她從沒想過,原來農耕也是一門極為難學的課業,甚至還要會觀星、觀雲、觀雪、觀雷,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

    時間一久,她倒是成了縣公學的常駐學生。

    為了抵消時見燊的學費,她又將學堂內的桌案重新修改了一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