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08章:真是不應該啊(2/3)

作者:曉風殘月字數:7294更新時間:2020-07-29 04:35:49

    “講用會”這個名字在今天已經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我做知青插隊落戶的當年,這種會一年至少要開兩三次。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初下鄉的那年春節在插隊的公社開的一次講用會。

    那年頭,講“一實際行動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城市工廠農村修農田水利也都在照常進行。下鄉插隊的公社雖然在大山深處,卻也沒有例外,依然響應號召緊跟全國形勢。

    春節不放假,鄉場街上,幾乎在一夜之間到處貼滿了“抓革命,促生產”的標語,代替以往家家戶戶門上貼的“歡度春節”的年畫和春聯。

    大年初一,公社還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先進經驗講用會”,參加開會的人員說是學習積極分子,其實都是有各生產隊指定的,除了幾個下鄉插隊沒有回城過年的知識青年,都全是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文盲農民。

    這種會和當年一般會議的程序一樣,有出息會議的主要官員先講一同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無一例外都是先國際,後國內,再本地本單位。

    不要看這些公社幹部都是土生土長的,地遠天荒的山窩窩裏的農民,可作起報告來,反而要比那些城裏的官員精彩許多。

    那天的主講是公社的一位副主任,主持會議的是公社革委會的文書,也是副主任的老弟。

    那副主任說:“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們在這裏開會,就是用時機行動來響應‘抓革命,捉生產’的……”

    一番開場白之後,隨之而來的依然是雷打不動,風吹不走的形勢報告。足足講了一個多鍾點,這才轉入了他今天主講的正題。

    學習毛主席著作“老三篇”的講用輔導。

    精彩就在這裏。他先講的是《愚公移山》。

    他大聲的說道:“從前有個老漁公,靠打魚衛生……”

    此話一入耳便覺不對頭,怎麽移山的“老愚公”變成了靠打魚為生的“老漁公”?看到台下的觀眾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我愛心裏慶幸知青同伴倪萬全今天沒來。

    要不,速來口沒遮攔的他,可能在副主任剛才“捉”生產時,就會說七說八的。入股聽到現在移山的“老愚公”,變成了打魚的“老漁公”,真不知道又要說出啥子話來了。

    到這個時候,我也算明白了為什麽開會前,就有人說這個副主任叫“胡扯蛋”,原來蘊有深意啊。

    精彩還在繼續著:“……這個老漁公每天帶著他的兒子們出去打魚,天不亮便出門往海邊走去。但中間隔著兩座大山。這山好大呢。一座山就有國王的屋那麽大。國王就是皇帝,皇帝的屋就是宮殿,宮殿夠大的吧!

    老漁公和他的兒子們每天都要翻過這麽大的兩座大山才能來到海邊,道海邊來不及撒網打魚,天便全黑了。於是,一條魚也沒打到。他們就有隻好翻山往回走。

    天天如此,他這個生產便也沒法‘捉’了。怎麽辦?老漁公想呀想,終於想出了一個搬山的辦法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