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24章:寬慰的笑容(1/3)

作者:曉風殘月字數:7310更新時間:2020-07-29 04:37:00

    這些語錄片是我在石家莊的時候收集到的,準備到延安市在散發的。這時,我拿出一疊送給了那個小男孩。

    “啊!毛主席語錄!”那小男孩接過語錄卡片就興奮的大聲驚叫了起來。

    他興奮的跑到媽媽跟前,他媽媽就吧手在衣裳上擦了擦就接過去,笑著看了大半天又遞給了他。

    他爸爸吧毛主席語錄拿在手裏,凝神看著。

    “你認識上麵的字?”看著他,我問道。

    “哎,一個也不認識。就知道這是毛主席說的話。”那男人很有點兒不好意思的笑著說道。

    聽著他的話,我們激動的熱淚盈眶。

    在這裏逗遊了一段時間,我們就繼續前進了。走過這一大片的群山,眼前就出現了一片廣闊的平原。

    這裏地肥水美,大概就是歌唱家郭蘭英歌裏唱的“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的好地方了。

    劉胡蘭的家鄉——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就在這片地大物博,物產富饒的好地方。

    我從小就十分佩服劉胡蘭,她在犧牲時說的一句話:“怕死不當共產黨”,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劉胡蘭這一句不朽的名言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

    在那時的小學課本裏,生動地描寫了英雄們視死如歸,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董存瑞拖著炸藥包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

    黃繼光朝著噴著火舌的機槍口撲去,邱少雲在烈火中忍受著劇痛一動不動,羅盛教魏搶救朝鮮落進冰窟窿的兒童奮不顧身,向秀麗為了搶救工廠的金屬鈉與烈火搏鬥……

    這些英雄們的形象和精神,通過小學課本深深地印在了我們那一代人的腦海裏,久而久之,英雄精神便順理成章的形成了。

    懷著對劉胡蘭無比敬仰的心情,我們繞道一百多裏,終於來到了雲周西村。

    小時候,我就愛看劉胡蘭的小人書——連環畫。裏麵有做軍鞋摻假的“二寡婦”,還有支持胡蘭子革命的母親。

    於是,我們就七拐八彎,來到了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

    來到大寨,當然是先看虎頭山。因為當年的報刊屢屢體積這屬於大寨的山。

    有這樣一首歌:一道清河水,一座虎頭山,大寨就在那山下邊,七溝八梁一麵坡,層層梯田平展展……

    我們站在虎頭山上,欣賞著七溝八梁上那整整齊齊的層層梯田,不覺感慨萬千。

    這數十層的梯田,每一層都是用石頭壘成的坡,每一道壩都是那樣爭氣結實。看著這一切,真不知道大寨人付出了怎樣堅信的勞動?

    走進村子,不覺讓人眼前一亮。大寨大隊隻有一條街,南北走向,打劫兩邊是爭氣華裔的樓房,每戶上下兩層小樓,戶戶相連,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樓房在平原地區都沒見過,真是奇跡。

    懷著對陳永貴的無比敬仰,我們來到了陳家,不用打聽,哪人多那就是陳家。

    我們一進門就大聲地叫喊:“陳書記,陳書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