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79章 離去(終章)(2/4)

作者:渤海郡公字數:11954更新時間:2023-09-30 14:52:03

    李治年歲雖幼,卻也是個伶俐的小屁孩,很快聽出了羅雲生話外之意,小臉不由一垮,垂頭喪氣地道:“恩師有話不妨直言,何必把治遣去晉陽送死?”

    羅雲生笑了:“你也知道去晉陽是送死了?說得那麽輕鬆自在,還‘載譽’,照你現在如此輕敵的想法,別說‘載譽’了,落個馬革裹屍而還的下場也不是沒可能……”

    李治臉色一變,然後起身朝他一揖,道:“治錯了,還請恩師指正點撥於我。”

    羅雲生歎了口氣,這小屁孩,認錯倒是無比迅速,認起錯來可謂迅雷不及掩耳,倒教自己一肚子教訓的話沒法說了。

    “殿下,晉陽之亂,糧食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它跟晉州的情勢不一樣,晉州相對而言比較單純,百姓隻缺糧食,有了糧食,人心就定了,鬧不起事來,但晉陽是大唐龍興之地,這個地方代表的意義不一樣,所以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也會選擇在晉陽行陰謀煽動之事,我們在到達晉陽之前,隻能先做最壞的打算,那麽請問殿下,最壞的打算是什麽呢?”

    李治深思,然後……茫然懵懂地搖頭。

    算了,小屁孩今年才十二歲,這個問題估計他也沒法答。

    於是羅雲生緩緩地道:“最壞的打算,莫過於那些背地裏搞陰謀的人已經得逞,他們已經將大部分受災的百姓煽動起來,並積極在暗中謀劃造反了!”

    李治臉色大變,震驚地看著他。

    羅雲生淡淡地道:“這隻是最壞的預計,或許沒那麽嚴重,但我們做事之前必須懷著未慮勝,先慮敗的想法,如此,不論發生任何突發情況,我們也不至於驚慌失措,都能從容淡然處之,若你懷著隻是去晉陽賑濟災民的想法,說不定剛進城就中了敵人的冷箭,所以,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從踏入晉陽地界的那一刻開始,你隻能當自己已身陷敵國,處處危機,處處伏兵,時時刻刻必須打起精神防備,如此才能保全自己。”

    李治神情感動,再次朝羅雲生長長一揖:“恩師高論,治受教了,多謝!”

    羅雲生眨眼:“真的受教了?”

    “真的。”李治誠懇臉。

    “那麽我問你,若我們踏入晉陽後發現災民們已經造反了,城池已被亂民占領了,我們該如何?”

    李治凜然道:“領兵平叛,奪回晉陽!”

    “錯了,但凡是個正常人,遇到造反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掉頭就跑,先保命再說……”

    晉州糧食危機解決,李刺史是最後一個知道消息的,這些日子他領著全城官吏沒日沒夜守在城外的難民棚帳區裏,從搭建到分區,從賑糧到如廁,數千難民的吃喝拉撒都得他來操心,幾日下來,李刺史已然眼圈發黑,形體消瘦,連眼神都顯得有點呆滯了,看起來就像關在大牢被武二郎趙老蔫用過刑似的。

    “稱職”,李刺史當得起這兩個字,大唐別的官吏是什麽樣子羅雲生不清楚,但李刺史這些日子的所作所為卻實實在在看在羅雲生眼裏,盛世官員,為天子守牧一方,雖無殺敵血戰之功績,卻有解萬民倒懸之勞苦。

    得到消息是在地主們告辭後,李刺史匆忙回府,得知晉州躲藏逃難的地主們被晉王殿下的禁衛們挖老鼠似的挖出整整一窩,而且從他們身上敲詐……借得近萬石糧食,李刺史呆若木雞,沉默許久忽然撲通跪下,一邊放聲大哭,一邊朝李治和羅雲生磕頭,哭嚎之聲,震蕩前堂。

    小屁孩一點也不見臉紅,很坦然地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扶起李刺史一邊溫言安慰,一邊用一種隱晦的得瑟語氣,述說這些日子自己如何殫精竭慮,如何為民操勞,如何一拍腦袋想到這個主意等等,總之,很偉大,比忙前忙後的李刺史還偉大。

    李治一邊吹噓自己,一邊不忘扭頭朝羅雲生討好地笑笑,似乎怕羅雲生當場拆穿他,羅雲生翻了個白眼,懶得跟小屁孩計較,李治聞弦知意,立馬又把羅雲生抬出來,並且以王爺的身份很不客氣地做了裁斷排名,解晉州糧危的功勞,晉王殿下第一,羅縣侯第二,至於忙前忙後累得跟狗一樣的李刺史,則很不公平地排在第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