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7章茫壩山隧洞(1/3)

作者:淩霜傲雪字數:6760更新時間:2020-09-01 23:25:59

    胥忖朱和呂筱仁兩人正式聯起手來,在寧秀狼狽為奸,是從寧秀城區內的一個城建項目開始的。

    寧秀城區內的這個城建項目是一個隧道項目,主要是在橫亙在寧秀城區的一座叫茫壩山山下打一個隧洞從而將山南北兩麵的區域連接起來,這樣既可以將寧秀城區的有效麵積擴大,又可以解決山南那麵老百姓希望有一個進入主城區的快捷通道,山北主城區這麵的老百姓希望方便到寧秀市醫院就醫方便的問題。可以說茫壩山隧洞完完全全是一薦民生工程。

    橫亙在寧秀城區的茫壩山既不高,從地麵到山的最高峰也隻有不到一百米高;也不大,從主城區的山北麵到還是郊區的山南麵(寧秀老百姓都叫山南麵為“城後壩”)的直線距離不到三百米,但由於山勢綿延較長,把寧秀城區生生地隔成了山北和山南兩個部份。南北兩邊隻是在城區東麵一條由南向北流入寧秀河的周河河岸兩邊相連。周河河麵雖然不寬,但兩岸的地勢非常狹窄,從河的西岸到茫壩山腳下,最寬處也不到一百米。寧秀的主城區都在山北麵,山南麵的城後壩麵積並不大,能夠有效使用的麵積方圓不到兩平方公裏。

    雖然城後壩的麵積並不寬,但卻有寧秀市醫院、寧秀三中、寧秀九小分布在那裏。

    寧秀市醫院之所以會修在和主城區相對隔絕的城後壩,主要是之前有一所教堂醫院,寧秀市醫院在這所教堂醫院基礎上逐步擴大形成的。解放初擴建寧秀醫院時,本來也有把寧秀醫院建到山北麵城區人口集中的地方,但由於當時的醫學水平比較低,人們對醫院的認識非常局限,普通百姓對醫院裏病人病情傳播的恐懼遠勝於對就醫不方便的恐懼,因而也就沒有把醫院從相對偏僻的城南麵遷建到人口相對集中的城區內。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擴大寧秀醫院規模時,仍然沒有跳出傳統思維的影響,沒有想到要把醫院改建到主城區來,隻是由於當時老百姓就醫不方便的呼聲已經比較大,要求考慮解決主城區內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為順應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在主城區的小東街設立了一個門診部,以方便人們的日常就醫看病,但醫院的主體部分特別是住院部仍然在山南麵。

    隨著人們思想認識和思想觀念的發展變化,人們對於就醫不方便的問題反映越來越突出。寧秀城區裏將近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都居住在山北的主城區內,因為茫壩山阻隔,生病後就醫不方便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此,山北麵的老百姓不斷有反映,希望政府想辦法解決就醫不方便的問題。但在經濟並不發達的寧秀,無論是搬遷一所醫院,還是修建一條快速通道到城後壩的市醫院,對於經濟一直不發達的寧秀來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盡管老百姓們一直在反映,但也隻能是反映而已。這也才有胥忖朱為了檢驗他在寧秀的權威,而貿然提出搬遷醫院的由頭。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南麵的老百姓也越來越覺得城南與主城區的聯係因為茫壩山的阻斷變得越來越不方便,他們也迫切希望政府能夠想辦法開辟一個城南與主城區聯係的快捷通道,以解決城南群眾到主城區辦事不方便的問題。為此,經常有群眾到安寧區或寧秀市的相關部門反映。寧秀還是地區時,寧秀市也即後來的安寧區人代會上,幾乎每一屆都會有代表提案,反映這個問題,希望地市有關部門能夠采取措施解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