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一章、報紙(1/3)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6046更新時間:2021-03-28 19:03:35

    “香港人喜歡看報紙,是全球中文報紙安人口比例計算最多地區,在八十年代初,香港這個人口還不到四百萬的彈丸之地,竟然養活了上百家報紙。

    即使在以後21世紀紙質傳媒全麵萎縮的階段,香港還能有50多家報紙存在,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也可以說是報業的成功。

    這之間固然有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原因,而香港人喜歡八卦新聞(在香港狗仔隊是出名的),喜歡也是一個重要因數。

    在八十年代香港的報紙主要有東方日報、明報、成報、星島日報等等係列報紙。其中東方日報、明報、成報等報紙最強,銷售都在十萬份上下,而許多小報紙的銷量都隻有一萬多,有的甚至一萬都不到。

    雖然隻是一個新人作家,但雷衛東那些寫的穿越前輩還不一樣,誰自己穿到一個富二代的身上。

    雖然雷衛東因為年級小沒什麽關係,但是吳伯在香港幾十年,又經營一家劇院,還加盟嘉禾院線,關係網很多,幫雷衛東找幾家報紙投稿實在是太簡單了。

    可以說隻要雷衛東願意的話,就是明報金大師,吳伯也能找上關係說上話,把直接送上門讓金大師審核。

    不過雷衛東沒有走這一步,對《尋秦記》這部雷衛東還是有信心的,再加上雷衛東也不想什麽事都麻煩吳伯,決定還是選投稿看看,如果實在不行再找關係。

    當然雷衛東沒有把送到東方日報、 明報、成報、這些大報紙,很簡單像明報這樣的報紙每天收到的稿件、文章實在是太多了,很多那些編輯看都沒看內容,隻是看一下名字,不出名就直接仍垃圾桶了。

    這不是瞎說,在前世有太多的電影、電視介紹這方麵內容了。

    一份報紙就那麽大的內容,除了必須的新聞、評論等方麵的內容,能夠登內容的就那麽大,那有空給新人機會。

    香港武俠在金庸封筆後,人才凋零,是沒有新人出來嗎?怎麽可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已。

    看看金大師、倪狂的出名就可以看出來,金庸是自己創立明報,自己寫經過好幾年的時間才出名的。

    倪匡是運氣好碰到金大師,由金大師的提拔才出名。

    至於女作家亦舒是倪匡的妹妹。而黃大師剛剛開始是給人代筆,有了名氣才開始自己寫的,而且為了銷量在裏加入大量的有料情節。

    香港人情節嚴重,在80年代肯定有無數人動筆寫過,為什麽沒什麽人出名,是根本沒有成名的機會。

    雷衛東可以肯定,即使是《尋秦記》這樣經過香港市民的驗證被香港人喜愛的,要想在明報、成報這樣報紙上出版,除了有人介紹,或者直接去找金大師,被金大師看重,要不然根本沒機會。

    如果寄過去的話被丟垃圾箱的幾率100%。

    在網絡文學時代,為什麽有這麽多大神出現,還不是因為網絡時代給大家一個平等出名的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