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章、曠世戀情上(2/2)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5280更新時間:2021-03-28 19:04:49

    那時,張大遷正值青春年少,風流倜儻,男歡女愛的事情做過不少,這些連李茂昌都心知肚明。可唯獨對這位三妹,大遷卻從來不敢越雷池半步。

    其實,相處這半年來,張大千無時無刻不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麽相見恨晚?”原來,張大遷在自己的表妹去世後,心灰意冷之際就在家鄉由母親做主娶了親,第二年又納了妾。而這位李家三小姐,又如何能夠屈尊為自己的妾?

    張大遷本性灑脫,不是一個多愁善感之人,但他卻背著三妹,偷偷地刻下了“秋遲”一方印。

    在相逢張大遷之後,李秋君也陷入了無盡的苦惱之中:是打破常規,讓自己這個富家大小姐屈尊嫁給一個窮書生做妾?還是永不逾男女界線,一生保持兄妹知己的關係?

    一次,李秋君見張大遷在給四川的妻妾寫家書,試探性地對張大遷說,如果他能再收一個大小姐為妾,該是福分無邊了。哪知張大遷在聽罷李秋君的話後,愣怔了幾秒鍾,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竟一聲未吭。

    第二天,張大遷來到了自己的畫室,他第一次緊閉了畫室,不讓任何人進來。直到傍晚,張大遷才打開了畫室的門。

    等李秋君端茶進來時,張大遷還是早上的姿勢:原來,他就這樣在畫室中靜坐了一天。還沒等李秋君說話,張大遷竟“撲通”一聲給她跪下,把李秋君嚇得倒退了半步。

    張大遷說道:“三妹,我雖然年少輕狂,但是我深深地知道,我這一生將為畫而活,為畫而死。拋開男女情事不談,我一生最近的紅顏知己,除你之外再無一人。但是,我若納你為妾,將使一代才女受辱,而我也必遭天譴……”

    三跪故土塵蠟苔痕夢裏情從此,李秋君把一生摯愛深深地埋在了心裏,在張大遷麵前沒有再提過談婚論嫁之事,而是以妹妹自居。

    上世紀30年代初,李秋君跟隨張大遷來到了上海,在國立美術學校任教。李秋君一如既往地照顧張大遷的起居,甚至親手縫製張大遷的衣服。張大遷雲遊四方時,幹脆由李秋君代選門徒,徒弟們也敬李秋君為“師娘”,李秋君也並不拒絕,就這樣,李秋君終身未嫁。

    可以說張大遷也是一個渣男,既然不能給李秋君幸福,還要纏著李秋君不放,更可惡的是在徒弟們也敬李秋君為“師娘”,李秋君也並不拒絕的時候,也不給李秋君一個承諾,讓李秋君孤苦終身。

    在後來,他拍李秋君寂寞,也有可能想把這奇女子一輩拴住身邊,抗戰前夕,張大遷把自己的親生骨肉心瑞、心沛兩女過繼給了李秋君做養女,李秋君把心瑞、心沛兩女視如親生骨肉,盡心疼愛教育。

    後來在李秋君的鼓勵下,張大遷決定遠赴西北寫生,這次西北之行對張大遷的一生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雖然西北苦旅使張大遷蒙受了“古文化破壞者”的不白之冤,當然也不能算冤枉,張大遷畢竟損壞可不少敦皇壁畫,不過通過敦皇壁畫的熏陶,但也奠定了張大遷在中國繪畫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連徐大師也感歎“五百年來一大千”,畢加索在看了張大遷晚年的作品時曾發出“真正的藝術在東方”的感歎。

    不管張大遷在哪裏,他從未中斷過與李秋君的聯係:在黃山,在天府之省,還是在遙遠的西北,每到一處,他一定把藝術感受寫成文字,傳送給遠方的三妹,與她共同探討藝術上的話題。他們將這種通信習慣持續了近30年,直到張大遷於1949年去了東南亞,彼此失去了聯係為止。

    如果您覺得《重活之娛樂香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1113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