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一章、曠世戀情下(1/2)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5426更新時間:2021-03-28 19:04:49

    1939年,雖然國內戰局頗緊,但是張大遷還是惦記著遠在魔都的三妹,偕新婚四夫人雯波一起從天府之都坐飛機到魔都為李秋君慶賀40歲生日。

    當時,張大遷已經患上了糖尿病,所以每吃一道菜,都要由李秋君先品嚐。臨行前,李秋君拉住雯波夫人的手,把自己親自為張大遷書寫的菜譜交給她,對她說:“好妹妹,你能夠每天在他的身邊照顧他,有多好,我就是不能夠啊!他是國寶,一切要以他的身體為上!”

    抗戰期間,在淪陷區魔都的李秋君同何香凝女士一起組織了災童救護所,專門收容無家可歸的孤兒。

    而張大遷則萬分惦念遠在淪陷區的三妹,多次勸她趕快到自己的身邊,怕“戰亂紛紛,骨肉分離”。但是,李秋君無法離開魔都,一是惦記在念書的兩個養女,二是不願給張大遷的生活增加負擔。

    1945年8月,遠在天府之都的張大遷聽到抗戰勝利的消息後,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揮筆畫下了一幅歌頌祖國山河美好的巨幅山水畫《蒼莽幽翠圖》,並且蓋上了“秋遲”之印。

    他蓋上此印有兩層意思:一是因為他深知此畫將是他一生之傑作;二是為了將來有一天讓遠在魔都的李秋君看到,遙寄思念之意,以此紀念他們一生的情意。

    隨後,他將此畫交給了好友謝稚柳,希望謝稚柳把這幅作品拿到魔都展覽時,李秋君能看到略寄相思。

    遺憾的是,在謝稚柳還未來得及將這幅畫展示給李秋君,1952年《蒼莽幽翠圖》就被沒收,直到1984年才歸還給謝稚柳先生,這時,張大遷早已遠在海外,李秋君終其一生,也未能見到這幅畫。

    1949年,張大遷從東南亞到南美旅居,他思念一生的摯愛,每到一個國家,就要收集一點那裏的泥土,然後裝在信封裏,寫上“三妹親展”。到張大遷去世時,他已經有了十幾個從來沒有被打開的信封。

    後來,通過在香港的李秋君的弟弟轉來的他給李秋君的信中這樣寫道:“三妹,聽說你最近纏綿病榻,我心如刀割。人生最大憾事為生不能同衾,而死不能同穴。你我雖合寫了墓誌銘,但究竟死後能否同穴,實在令我心憂。蜀山秦樹一生曾蒙無數紅顏厚愛,然與三妹相比,六宮粉黛無不黯然失色。八哥今日猶記初逢時你一副可愛嬌憨模樣,銘心刻骨,似在昨日……恨海峽相隔,正是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塵蠟苔痕夢裏情啊。”

    張大遷與李秋君自1949年分別以來,再未見上一麵。1971年,李秋君去世時,張大遷正在香港舉辦畫展。當聽到最愛的人先去的消息時,張大遷頓時神思恍惚,長跪不起,幾日幾夜不能進食。

    從那以後,他一下子就蒼老了許多,身邊弟子經常聽他說的一句話是:“三妹一個人啊……”幾年後,張大遷謝世。

    2004年3月,《蒼莽幽翠圖》幾經周折,終於由謝稚柳的後人奉出拍賣。這幅張大遷的一生力作浮出後,“秋遲”的來曆才得以最終解密,從而曝光了這段曠世絕戀。

    從時間上看,己醜年就是1949年,那一年是張大遷五十歲,也是李秋君的五十大壽,也就是那一年兩人斷了聯係,按照《秋遲》印章的來曆來看,這應該是張大遷送給劉秋君五十歲大壽的賀禮。

    按照張大遷和劉秋君之間的感情,而且這應該是1949年張大遷離開大陸的前夕所畫,可以說以後兩人能不能見麵都是個未知數,所以說這幅畫應該是張大遷書畫中精品中的精品了。是大千先生一生中畫的最好的荷花圖之一了,估計其精品程度不下於後來張大遷送給太祖那副荷花圖。

    按情況這幅畫應該也是托人轉交的,隻是不知道李秋君有沒有收到這幅畫。還有這幅畫為什麽會出現在香港這都是個迷了,也不知道在雷衛東的前世這幅畫有沒有出現在世人麵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