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四章、香港電影的興衰四(2/3)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6106更新時間:2021-03-28 19:05:50

    第二好萊塢大公司在九十年代已經紛紛集團化了,可以說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已經不是單純的電影公司了。

    在九十年代中期的好萊塢。

    20世紀福克斯公司是新聞集團的下屬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被維亞康姆集團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被索尼收購,華納兄弟公司被收購稱為時代華納集團,環球電影公司被美國康卡斯特電信公司收購,迪士尼公司經過並購也成為一家集電影、動畫、電視網、報紙以及遊樂園一體的集團公司。

    這些集團每一個都身價幾百億美元,是美國甚至世界五百強企業,就因為有這樣的實力,他們才能把周邊的盈利做到極致。

    相比而言即使有好萊塢四大導演之一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電影公司,即使製作了一係列賣座電影,沒有強大的海外發行能力以及周邊盈利能力,最後也隻能倒閉。

    前麵說了這麽多好萊塢電影賺錢的方式,下麵就來說說香港電影吧。

    香港電影可不像好萊塢電影那樣,可以在周邊賺那麽多的錢,在九十年代以前還可以在錄像帶上賺錢,而後來連錄像帶都賺不到錢了,而造成這樣的現象主要就是因為盜版,或者對版權的不重視。

    在美國電視轉播是好萊塢電影收入很大的一塊,很多電影公司光靠影片庫在電視上的放映每年就能賺不少錢,不過這一項在香港好像不太適用。

    在前世雷衛東也沒聽說過有那個電影公司在2010年以前能靠電視台轉播賺錢的,因為香港電視台都很強硬,主要是無線TVB和亞視,其中無線TVB在香港占統治地位。

    不過,以邵大亨的小氣,肯定不會付電影版權費的,而以邵大亨在香港的地位,直接放你的電影你都沒辦法。

    如果說隻靠片庫就可以賺大錢的話,佳禾也不會在1999年,低價把自己手裏的影片版權全部賣了。

    電視指不上,其他更不行了,服裝、玩具什麽的一但火起來,那些製衣廠、玩具商直接就自己生產了,他們才不考慮你的版權呢!而且你還沒地方講理去。

    沒有了這幾塊,可以說香港電影的周邊根本做不起來,也就能在歌曲上下點功夫了,估計這也是為什麽香港的影星都會唱歌的原因,據說在平時空間新藝城就有自己的唱片公司,利用那些電影的歌曲還賺了不少錢。

    不過靠歌曲賺的錢還是很少的,要和唱片公司分成,所以香港電影隻有在票房上下功夫了,希望能取得更高的票房好多賺錢,同時希望能夠打開更多票房市場。

    在後世香港電影衰落後,很多人感歎要是能進入大陸市場就好了,最起碼靠著大陸市場香港電影還能存活下去。

    不過雷衛東要說的是,香港電影就是進入大陸市場也沒用,因為在哪個時間段,大陸電影市場也是失去的10年。

    怎麽說呢,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因為大陸市場還沒有錄像廳的出現,那些大陸的電影院可以說獲得都很舒服,對大陸電影來說也是難道的黃金時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