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五章、香港電影的興衰五(1/2)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4564更新時間:2021-03-28 19:05:51

    中國電影那失落的十年,票房總額之所以如此之低,除了盜版VCD、DVD的入侵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影院作假搞得很多本該賺錢的華語電影賠本,結果搞得導演們比如老謀子,陳凱哥拍電影隻能衝著拿獎刷名氣,賣海外版權賺錢,而很少有人為了國內票房而拍片。

    所以即使那個時候港片進入大陸市場也賺不到什麽錢。

    至於那些好萊塢大片進入大陸市場,其實不過是為了試水,培養大陸市場的對好萊塢電影的認可,根本就沒想過賺錢。

    在進不了大陸市場的時候,東南亞市場萎縮的時候,香港電影又受到一個致命打擊,就是VCD的出現。

    VCD實在93年由薑萬猛發明,由萬燕公司推出,在95開始在大陸火爆,並迅速發展到東南亞地區。

    為什麽說VCD是對香港電影的主要打擊嗎?就是因為盜版。

    在VCD出現之前,雖然錄像帶也有盜版,但是有一點要承認的就是錄像帶的盜版成本很高,因為錄像帶包含的東西很多,比如卡帶、外殼等東西。

    所以盜版一盤錄像帶估計成本要花好十來塊錢,這樣的盜版錄像帶雖然賣到市場上,但是因為購買者多數是開錄像廳的人。

    普通市民買的還不多,雖然對於電影有些影響,但不是那麽大。

    但是VCD光盤可不一樣,這個東西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什麽都算上,一張光盤也就幾毛錢成本,賣到客戶手裏也就二三塊錢,最多也就五六塊,頂天十來塊錢。

    因為盜版的方便,可以說一部電影剛剛上映幾天,盜版碟就在市場上泛濫了。

    在加上那個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香港、台灣和東南亞的家庭都擁有25到32寸的電視了。可以說在家看這些影片,效果和在電影院也差不了多少。

    在香港都這樣了,別說在台灣和東南亞地區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是香港電影很多都是先在香港放映,在根據具體票房討論引進方式,再在其他地區放映。

    現在好了,一部電影剛剛在香港上映幾天,台灣、東南亞地區就出現盜版盤了,等到東南亞片商拿到影片準備放映的時候,很多想看電影的市民都已經看過盜版了,根本不需要去電影院再看一遍了。

    這就導致片商辛辛苦苦拿到的影片在手裏成了廢物,白花那麽多錢。當然不願意了,紛紛要求退貨。

    可以說最後是片商沒賺到錢,投資人也沒賺到錢,即使想發行VCD的也不用了,市場上盜版的太多了,有幾個去買正版的。

    再加上這個時候因為香港電影的火爆導致明星的片酬高漲,在82年的時候,香港票房最高到了2000多萬,而當時一個女明星片酬才十幾萬,男明星才幾十萬,演員酬勞占影片投資總額的十分之一左右。

    而到了1994年,一個一線的女明星片酬都要上百萬,而像發哥、星爺這樣的大明星都需要上千萬港幣,其他的明星片酬也不低。

    導致明星片酬太高,一些小製作竟然占到總投資一半以上,導致很多影片都是粗製濫造,嚴重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口碑。

    台灣一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票房基地,很多小電影公司的電影因為公司實力進不了日本和東南亞市場,隻能到彎彎撈錢,可是因為港片的成本越來越高,明星的片酬越來越多,而且還有許多台灣投資的港片不能如期交貨,交貨質量也差的要命,凡此種種,台灣片商損失慘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