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七章、VCD專利二(1/2)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4222更新時間:2021-03-28 19:05:52

    至於另一個核心技術,機芯技術也就是讀取VCD光盤的讀取器,萬燕當時用誰的機芯,雷衛東不知道,也沒去查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是自己的機芯,因為萬燕根本就沒有那個技術自己生產機芯。

    在當時國內可以生產讀取C-Cube公司二代解碼板的機芯廠家就兩家,分別是索尼和飛利浦這兩大巨頭。

    在當時據說因為索尼不重視這一快,生產量跟不上,國內的機芯基本上就被飛利浦壟斷了。

    知道當時機芯價格賣多少嗎?

    據說一個飛利浦的機芯生產成本不到20美元,而銷售要到70美元,這也是幾倍的利潤呀。

    據說僅僅這兩項元器件,幾年內兩大廠商就在國內賺取幾百億的利潤。這可能就是後世網上傳說的飛利浦等公司在VCD市場收取上百億專利費的消息來源。

    可是飛利浦公司和C-Cube公司賺這種錢,國內那些VCD生產廠家根本沒辦法,要不你不生產VCD,生產的話就必須購買他的東西。可以說技術壟斷才是最可怕的,你根本無力反抗。

    當然在解碼板與機芯之間需要加上相當複雜的控製係統才能完美的聯結起來播放數字光碟,涉及到許多輔件與係統控製係件的開發。

    估計當時萬燕的開發主要就是這一塊了,不過這一塊對於那些巨頭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以他們的科技含量,就是萬燕申請了專利,也會輕輕鬆鬆的繞過去的。

    在當時為了壟斷市場,C-Cube公司和飛利浦公司合作,對於那些從自己廠家拿貨的VCD生產商直接提供技術,讓那些廠家可以使用兩家公司提供的控製係統直接生產VCD整機。

    飛利浦公司和C-Cube公司的暴利直到後來第三家企業的加入才宣告結束。

    看到飛利浦和C-Cube公司大把大把的撈錢,有責任的公司當然不甘心。

    首先發起挑戰的是新科公司,因為國內沒有技術力量,無法進行解碼板的開發,新科公司就去國外找。

    在矽穀,新科公司拿出一百萬美金投資美國ESS公司進行VCD解碼板的開發。

    終於在1997年,ESS公司退出了成熟的第二代解碼芯片打破C-Cube的技術壟斷。

    同時日係廠家在國內大量投產機芯,使得解碼板的價格和機芯的價格大幅下降,才結束兩大公司的暴利。

    不過這時候國內各大生產VCD的廠家已經打起了價格戰。

    使得VCD結束了暴利時代進入微利時代,一台VCD從一開始幾千元一台最後降到了幾百元一台。

    最後整個VCD市場都沒誰能賺大錢了,隻能賺些辛苦費了。

    在VCD之後,九七年國內影碟機產業沾沾自喜的搞了個“超級VCD”標準,想抵抗DVD的衝擊。

    但是MEPG-2數字視頻的壓縮方式是人家的,解碼芯片是人家的,光碟讀寫機構是人家,國內隻把人家的東西拚湊起製定了一種格式而已。

    國外巨頭可以很輕鬆的卡住國內生產廠家的脖子,麵對DVD的衝擊,“超級VCD”很快給DVD淘汰掉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