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三十八章、一將無能累死千軍(1/2)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4648更新時間:2021-03-28 19:06:21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這句話幾乎成為文人的口頭禪,經常用來攻擊武將,好像打敗仗都是和將領無能有關,你打敗仗是因為你沒有能力,隻要換個有能力的將領,就能打勝仗,從來不關心軍隊裝備、士氣、糧草等等問題。

    可是現實是這樣嗎!

    漢武帝能北擊匈奴,倚仗的是什麽?”

    是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將嗎!

    不是!要知道說起名將,其實漢初劉邦時代的名將韓信等人其實比衛青、霍去病更厲害,韓信可是號稱兵仙,但是麵對強大的匈奴,韓信等人都隻能以防守為主,沒有強大的騎兵你根本沒法和匈奴打。

    名將是人不是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漢武帝是靠著十幾年如一日訓練出的騎兵打擊匈奴的。

    匈奴的強大,在於他們的士兵,自幼便學習騎射,他們天生,就是馬背上的戰士,所以一旦開戰,便無往而不利。

    漢武帝知道這一點,為了打擊匈奴圈養更矯健的戰馬,操練騎射功夫更加了得的騎兵,為了汗血寶馬依然發動入侵大宛之戰。

    匈奴人能彎弓射馬,而我漢軍亦能彎弓射馬,匈奴人能日行八百,我漢兒亦可在漠北之地,長途奔襲,疾奔數百裏。

    正是有了裝備精良的騎兵,大將軍衛青,冠軍侯,才能在出關之後,便飛騎勒馬,四處出擊,尋覓匈奴人,即便是遭遇匈奴騎軍,亦是以鐵騎對其衝殺,摧枯拉朽,將匈奴人賴以致勝的騎軍殺得片甲不留。

    一漢當五胡在當時可是至理名言,而漢軍騎兵為什麽能超過匈奴,都是因為漢軍有著精良的武器裝備,反之匈奴雖然天生的馬背上的戰士,但是他們的裝備!!

    到了漢亡,天下三分,乃至一個尋常的軍閥,區區公孫瓚、劉虞之輩,亦是以一郡之兵,使胡人不敢應其鋒芒,這都是有原因的。

    時代的發展導致裝備越來越重要,比如1840年的那場戰爭,其中發生在定海的兩次保衛戰。

    第一次發生在1840年六月三十日,英海軍司令伯麥率領艦隊由廣州轉向定海。到達定海附近海域,伯麥向定海知縣提出“照會”,要求全部投降,交出炮台,遭到知縣姚懷祥的嚴詞拒絕。

    四隻英艦、三艘汽船,約三千兵員的英軍擺開了進攻定海城的架勢。

    當時定海兵力隻有二千餘人,武器特別落後。麵對強敵,時任定海知縣的姚懷祥對手下眾人說:“我是守土大臣,當示無畏。”

    7月5日下午,英艦發炮進攻,中國沙船及岸上10多門土炮立即還擊,但很快被打啞了,炮台指揮張朝發負傷落水遇難。

    英軍上岸後,連夜攻城。姚懷祥坐鎮城南堅守待援。

    第二天早晨,南城一角被英軍炮火轟塌,姚懷祥手臂受傷。不久,英軍攻破東門。姚懷祥退至城北龍峰山,投梵宮池為國殉難,典史全福被俘不屈,罵賊而死。

    第一次定海保衛戰,我方傷亡1500多人,而英軍傷亡不到30人。

    第二次定海保衛戰,發生在1841年八月二十六日,英國政府派璞鼎查接替懿律為總司令,率軍侵占鼓浪嶼,接著北上定海。

    三十日,定海總兵葛雲飛正在為將要調離定海的王錫朋、鄭國鴻餞行。突然接到英軍北犯的報告。王、鄭二總兵即表示要留定海協助防守,並要求到最危險的土城駐防,葛雲飛十分感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