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五十九章、後期製作(1/2)

作者:會飛的坦克車字數:4508更新時間:2021-03-28 19:07:51

    電影剪輯,簡單的講,就是把所有需要的素材轉錄到操作帶上,然後利用剪輯機把素材剪輯組合成電影。

    剪輯機一般有兩個監視器,兩個錄像機,還有一個操作台,監視器和錄像機方便剪輯師看效果,操作台可以方便剪輯師在剪接時精確到每個影格。

    在1979年,數碼產品還不發達,拍攝的膠片隻能用線性剪輯,顧名思義,線性代表順序,不方便改動,如果要改動一處地方,那在它之後的所有鏡頭都需要重新再來。

    為了使剪輯效果更好,雷衛東把所有的鏡頭都衝印成了工作樣片,豐富的素材讓張藥宗喜出望外,他剪來剪去玩的不亦樂乎,倒是讓沈衝大開眼界。

    說起來,剪輯師在香港電影圈的地位,就和編劇差不多,權利都被導演極大的侵占了,很多香港電影,都是導演親自動手剪,然而在好萊塢,很少有導演親自動手剪片,一般都是和剪輯師合作。

    這兩種不同的模式各有優缺點,導演自己剪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電影的藝術統一性,而剪輯師剪片,則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電影本身。

    剪輯可以很神奇的讓一部電影有更完美的呈現,它本身也是藝術,如何將眾多素材排列組合成一個精彩的故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是每個導演都能掌握這樣的技巧,而且導演很多時候都有執念,對自己拍攝的鏡頭念念不忘,舍不得放手,當局者迷,效果反而不好。

    在好萊塢,能夠擁有電影剪輯權的導演僅僅隻有盧卡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等幾人,大部分導演根本沒有電影剪輯權的,而且按照好萊塢的正常規矩,剪輯師一般不能出現在拍攝現場,隻能看到最後的素材,杜絕導演拍攝過程中的決定對影片最後剪輯產生影響。

    可以說好萊塢的這種分工模式,才是一個成熟電影產業的模式,要知道導演權利太大,係電影質量好壞於一身,未必是好事。

    張藥宗不愧為金牌剪輯師,水平又好,以他為主,許鞍華為輔,配合的很默契,剪輯進展頗為順利,起早貪黑的辛苦熬了十幾天,終於完成了粗剪。

    粗剪版本的《瘋劫》有兩個多小時,雷衛東仔細看了一遍,雖然因為缺乏配樂,整體氣氛不足,但敘事流暢,風格淩厲,完全沒有前世的那些毛病,讓雷衛東不由的大喜,連聲讚歎張藥宗的剪輯功力。

    “許鞍華拍的好,有提供了這麽多素材,要是剪不好,我就沒臉混這口飯了。”張藥宗自己也很滿意,他的撲克臉難得露出了笑容,說道:“這是我剪的最好的作品了。”

    “我都不敢信這是我拍出來的東西。”許鞍華也很激動,她再次感謝沈衝,“多虧了雷少的大力支持。”

    “哪裏,我隻是希望這部戲大賣,特別是裏麵的恐怖氣氛,能嚇死幾個人最好了!”雷衛東笑道。

    .......

    1979年,四月八號,在《瘋劫》進行後期製作的時候,《師弟出馬》正式在嘉禾影院上映,同預想的一樣,程龍大哥在香港的名氣已經打出來了,影片一上映立刻場觀影場爆滿,引起觀影狂潮。

    四月十五號,距離《師弟出馬》上映整一周時間。

    半島酒店的影人茶座格外熱鬧,不少大明星呼朋喚友地來這裏喝下午茶,之後就是找個地方打麻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