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38章 一篇文章(1/2)

作者:黃杉公子字數:6766更新時間:2018-12-25 19:07:15

    辦公室裏,李青雲和趙金鵬通完了電話之後,就拿起了手頭的順安日報,準備瀏覽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麽重要的新聞。

    看得片刻,報紙角落裏一個“豆腐塊”大小的文章,引起了李青雲的注意。

    這篇文章,寫的是關於黔州省中小水電站開發的現狀。

    這其中,比較大的篇幅,講解的都是順安市現有的電力供應的窘境。

    文章在最後,隱隱提出了一個問題,順安市到底要不要再上馬幾個水電站,以應對市裏用電越來越大的缺口。

    看完了這篇文章,李青雲的臉上就露出了一絲鄭重之色。

    水電站問題,從來都不是小事兒。

    尤其是這種中小水電站,一個處理不好,更是容易引申出很多問題。

    雖說新建水電站,可能是可以減緩整個順安市地區的用電壓力。

    但是其中該如何規劃,如何匯攏資金,卻是一個大大的疑問。

    根據李青雲了解的情況,黔州省目前已建的中小水電站,主要是地方政府組織實施,投資主體一般是水利係統。

    而資金渠道呢,則主要是國家專項撥款、以電養電收入、企業集資、銀行貸款、群眾投工投勞等辦法。

    說白了,中小水電站的建設,就是經濟性和公益性的相結合的產業。發電銷售,也主要是依靠自供電網。

    進入二十世紀之後,由於黔州省電力供應的相對過剩,省管電網對各縣建成的地方小水電和自供電網進行了兼並或是代管。

    這樣一來,就使得無自供電網的中小水電站上網電價普遍較低而運行艱難。

    再加上扶持中小水電開發政策不到位,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導致中小水電投資市場大幅縮小,開發速度逐漸緩慢。

    過去數年,更是有很多原本打算開工的項目,因資金短缺而處於半停工狀態,新開工項目極少。

    從去年開始,為迎合國家“西電東送”的政策,黔州省逐漸出現了較大的電力缺口。中小水電站的建設,又重新活躍了起來。

    而電力體製改革廠網分開的利好消息,以及國家實施的“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建設工程”工程等因素,投資者更是看中了中小水電廠的資源優勢。

    今年年初,發達地區的民間投資者開始進入黔州省內,與各地縣招商局簽訂當地中小水電開發協議,主要開發10MW以下的小型水電站。

    根據李青雲從網上看到的消息,僅僅是今年上半年,電力體製改製後剝離的企業組建的投資公司、電力公司數量,就翻了兩番。

    另外,還有不少中外合資的大型電力公司,也正摩拳擦掌,準備積極參與到中小水電站開發中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順安日報上出現這麽一篇為“中小水電站”搖旗呐喊的文章,也就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隻是,這“中小水電站”的投資和建設,真的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容易嗎?

    李青雲對此,是持否定態度的。

    沒錯,中小水電站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確實有利於吸引投資者參與開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