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1/2)

作者:風禦九秋字數:7030更新時間:2020-11-27 01:09:58

    拿著別人畫的圖紙造出大樓和完全靠自己建起大樓是兩碼事,前者雖然也不容易,但無疑還是後者的含金量更高,吳中元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但他並沒有急於歡喜雀躍,而是強行抑製著自己激動的心情,再次進行推敲和驗證,為的是固化參悟所得,以免分神之後有所疏忽和遺漏。

    再次進行推敲,吳中元心中的狂喜逐漸變成了驚歎,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是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小看了天篆文冊,他悟道的想法與天篆文冊不謀而合是真,但這並不表示自己可以與天篆文冊的作者比肩,原因很簡單但很難用語言描述,最精確的描述就是天篆文冊是立體的而他的悟道所得隻是線形的。

    最精準的描述估計沒幾個人看得懂,那就力求直白,他的悟道所得可以自天篆文冊中得到驗證,但天篆文冊除了驗證他的悟道所得,還能驗證其他的東西。

    即便力求直白,估計還是沒幾個人能理解,那就進一步直白,天篆文冊乃萬法總綱,包含了包括悟道在內的陰陽萬象,悟道隻是萬象之一,如果一個想要經商的人悟透了天篆文冊,這個人就可以掌握最賺錢的從商之道。如果一個想要練武的人參透了天篆文冊,這個人就可以練成最厲害的武功。如果一個種地的人參透了天篆文冊,這個人就會成為種地第一人,諸如此類。

    這就是天篆文冊的玄妙之處,適用於所有人所有事,遠不止參天悟道這一件事情。

    不過即便發現自己與天篆文冊的作者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吳中元也很滿意了,要知道即便天篆文冊包羅萬象,悟道也是其中最玄妙最核心的內容,如果說天篆文冊裏麵有千萬座山峰,那自己此時所登上的就是最高的那一座,登上了這一座,再想攀登其他的就是信手拈來,易如反掌了。

    天篆文冊裏到底包含了什麽隻有他自己能夠理解,他沒辦法讓別人明白,如假包換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可以將自己的參悟所得轉授他人,那天下將會有無數人掌握天篆文冊,且不說會不會天下大亂,隻說這種傳授行為的本身就是不符合天道的,想要達到那個高度,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爬上去,自己不努力,靠別人拉上去,這種人是駕馭不了天篆文冊的,因為他少了努力的過程,而隻有經曆了努力過程的人才可能明白天篆文冊究竟是什麽。

    說白了就是天篆文冊不允許別人不勞而獲,不允許一個人站在另外一個人的肩上去摘樹上的果子,這其實也是天道的一種體現,隨便舉個例子,經驗和教訓,別人的經驗大部分人是聽不進去的,如果世人都能聽從成功者的意見和建議,那他們將會少走很多彎路,少栽很多跟頭,隻可惜大部分人對別人的經驗不屑一顧,嗤之以鼻,能讓他們長記性的隻有自己的教訓,倒了黴了,撞了牆了,栽了跟頭了,方才恍然大悟,哦,原來不能這樣做。

    世人這種不願意學習別人的經驗,隻願意吸取自己教訓的特點,實則就是天道在冥冥之中左右,本質是不允許世人投機取巧,不勞而獲。

    不過自己終於悟道有成,吳中元還是想對天道進行闡釋的,但是很可惜,他很難用言語來描繪什麽是天道,因為天道實在是太大了,沒辦法意簡言賅,提綱挈領的用幾句話來形容,隻能舉例子,但是想讓世人對天道有個直觀的了解,怕是要列舉成千上萬個例子。

    隨便舉幾個吧,管中窺豹,繼續剛才那個例子,不聽別人意見的那個人在自己倒黴了之後會做什麽?極少有人會反省自己,去向曾經向自己傳授經驗的那個人低頭認錯,大部分都會心生懊惱和嫉妒,不願承認別人比自己優秀,在自己失敗之後會因此疏遠那個向自己傳授經驗的人。這就是人性,這種人性所導致的後果就是此人無法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而不允許投機取巧,不允許借用別人成功的梯子並得到成功就是天道對公平的維護。

    再舉個例子,對一個人好,一開始給十塊錢對方感激涕零,後來給一百塊,再後來給一千塊,後者逐漸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好,心裏的那杆秤就不準了,對方給他一百塊時,他對對方的感激並不是十塊的十倍,到得後來甚至給他一千塊和當初給他十塊錢的感激程度是一樣的,這就是習以為常,而習以為常的後果就是不知感恩,最終後果就是別人不再幫他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