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百十八章。焦土戰鬥(二)(2/4)

作者:萬字旗下的大清帝國字數:10204更新時間:2018-12-26 12:15:55

    馬鴻溪獨步帳外,對著遠處的漆黑處眺望:“娘的,什麽時候能娶栗大腦袋老婆那樣的鮮嫩妹子?”

    用了五天時間,中國新軍完成了戰略動員,但是,卻采用了相對保守的策略,實現分兵組合,這是栗雲龍和軍官們商議以後出台的一項新措施,做法是,將部隊番號分成兩個,一個繼續留守在原地,一個隨軍團主力出征。比如六個步兵師團,就各出動一萬五千人,其餘大部為新招兵員,則留在原地訓練,為了保證訓練新兵的質量和隨時隨地能夠支援前線出動作戰的要求,一個師團部分成兩部分,師團長帶領部隊出征,副師團長和部分軍官組建一套新的領導機關,等於再建了一個師團的框架。分別稱為,師團A部,B部。

    這樣離奇的做法,是仿造了二戰時蘇聯軍隊的生殖方式,它保存著許多的影子師團,可以隨時地動員新兵,擴大戰鬥,所以,在德國法西斯的計劃中,明明已經將全蘇的正規軍隊師團都消滅了一遍,對手卻不見減少,奧妙就在這裏。這種做法對於新部隊的成長和擴軍的迅速性,有著難以估量的效果。栗雲龍奉行了拿來主義,照單全收。

    因此,中國新軍出動的兵員為步兵六個師團,每師團一萬五千人,其中約六千多人為老兵,蹤跡步兵戰力為九萬人,炮兵,騎兵師團的情況大致相當,隻是由於該特種建製部隊的人數少了,總的兵員也就少了些,合計,中國軍隊正式出兵九個師團,十二萬人,又因為交通運輸實在困難,又臨時征集了一萬五千民夫加強後勤部。

    列寧的人民革命軍得到了及時強化,從戰俘中挑選了五萬俘虜兵進行教育動員,籌建新的人民革命軍師團,然後,加上原來的老部隊,暫時確定了三個師,每師一萬三千人,多餘的人員,成為俄國工農兵同盟軍,相當於民兵性質,不發給武器,可以參加後勤工作,以觀後效,再確定其前程歸屬。

    在中國新軍的要求下,俄國人民軍全部動員,約四萬正規軍,兩萬參加後勤工作的民兵。中俄兩國的聯合軍團總計能有十六萬人,運輸人員另有三萬五千人之多。

    十六萬大軍,幾乎是中國新軍成立以來調集的最大一支部隊了,俄國人民革命軍雖然說別有稱呼和建製,可是,在原則上要求,它必須服從中國新軍最高軍部的指揮,實際上,和夏季軍隊單位是一樣的,列寧等人對於中國軍隊的指揮藝術,戰略戰術等都非常讚賞,行動上絕對配合。經過階級意識的教育,俄國戰俘都能自覺地站到了窮苦人的立場上,思想麵貌煥然一新,士氣也極為高漲,戰鬥的意誌很堅決。列寧及時地提出了,不怕犧牲,英勇鬥爭,推翻沙皇反動腐敗政府,建立一個嶄新的人民俄國的口號,得到了士兵們的擁護。

    一個人和一個民族的改變,思想是其根源,俄國戰俘一旦武裝了新的思想,對於中國和沙俄軍的感情徹底變化,說他們遭遇了洗腦絕對不為過,他們為了窮苦的俄國階級弟兄和中國人民的友誼而戰,誌向遠大,敵友分得非常清楚。

    “中國兄弟,好!”

    “大鼻子好!”

    “中國大哥!”在行軍中,一旦中國新軍和俄國人民革命軍遭遇,或者匯聚到某一處,大家就會互相問好, 歡欣鼓舞,熱情洋溢。想想幾個月前,兩部分人等還是死敵,就令人感慨萬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