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百七六章,順風滿航(3/4)

作者:萬字旗下的大清帝國字數:10112更新時間:2018-12-26 12:16:25

    恩威並濟,軍政雙管齊下,堅決的皇帝在滿洲老臣的擁護下,決心改變目前這種不倫不類,不君不臣的尷尬局麵,其實,清庭看出,栗雲龍等人,恐怕已經不是當年的曾國藩所能比擬,滿洲新軍的尾大不掉,已經漸露機芽,長痛不如短痛,就是西太後,也支持這次對栗雲龍的電詔。

    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上,建議將栗雲龍調遣到西安,給予大學士和軍機大臣上行走的名義,意思是說,實習期間的大學士。候補。他認為,栗雲龍等人是天假大清的英縱之才,朝廷隻要駕馭得法,是能夠為清廷服務效力的。否則,就將成為洪楊之類,危害江山社稷,他還建議,給予栗雲龍漢軍八旗的旗籍,從各種各樣的名譽上滿足他。

    在這個時候,光緒皇帝又一次采取了主動,但是,其政治上的幼稚也暴露無遺。本意是迫使栗雲龍等人轉接兵權,消滅禍害於發端,卻在實際中走了樣,成為激化矛盾的催化劑。

    清廷一直在不安中等待,也在等待中調集了各地的精銳部隊向京津地區集結。

    這時候的`袁世凱,是最糾結的,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以他的見識,和滿洲新軍交戰,那是必然失敗,如果偷襲奉天等地,摧毀中國新軍的基地,則一定要和他們形成了死戰惡戰的局麵,那時,自己縱然得一時先機,也就被中國新軍的入朝大軍打得屁毛不剩。為清廷火中取栗?那顯然不是老袁的性格。

    清廷的旨意已經明發給他了,要他悍然遏製滿洲新軍的肆無忌憚。但是,他按兵不動。

    絕對不能和滿洲新軍交惡,那才是自撅墳墓呢,可是,一直坐視滿洲新軍的增長壯大,自己天津鎮的北洋新軍,遲早是人家的口中之物,還是第一口,中國新軍的不臣之心,已經溢於言表,敢於剃發,簡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啊,要知道,大清朝大曆史上,就有一位乾隆朝的滿族侍郎,漢族總督因為違諸,在頭發問題上被判處絞刑。一位王爺則丟掉了爵位,那是多麽大的事情。就是當年的吳逆三桂,也不敢在造反前造次吧?改軍兵的服裝?頂戴也變了?這簡直是反了!

    不如看看形勢再說,對,先派人通知栗雲龍!狡兔三窟。先建一窟再說。

    用了一個多月,中國新軍主力撤退到了滿洲地區,然後,將第一軍的主力放在遼東半島上,隨時隨地迎接清軍的進犯。

    在政治上,栗雲龍則和趙政委連連向清廷發難,指責清廷有小人,內奸,中國新軍出生入死遠征朝鮮,擊敗了日本,為大清國家一雪前恥,征服朝鮮,為國家開拓維護了疆域,此等天大功勳,再大的獎賞也不為過。現在清廷一再猜疑功臣,適足令人膽寒齒冷。使天下正氣為之不揚,邪惡之徒竄犯朝堂,國家危亡,實兆於此。

    這番話是趙政委說的,但是,用的語氣卻是栗雲龍的,擔心清廷真的忍耐不住寂寞,在征朝大軍尚未回師的時候就毛手毛腳地製造事端,危害奉天的經濟建設,栗雲龍將大軍滯留於後,自己隻率領一個騎兵連就星夜趕赴遼東,三天之內狂奔上千裏,來到了奉天主持局麵。大軍則分清輕重順序,騎兵先撤退,步兵繼之,炮兵等最後。

    栗雲龍的神速西進,讓清廷大吃一驚,就是袁世凱都慶幸自己再一次投對了票,跟對了人。他不明白栗雲龍玩弄的是什麽把戲,但是肯定,如果他的北洋新軍率先動手,剛出山海關到不了奉天,也許在半道上就被滅得差不離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