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十五章,日機肆虐(2/3)

作者:萬字旗下的大清帝國字數:7064更新時間:2018-12-26 12:16:31

    有了這樣的家底和宏觀判斷,日本陸軍才能夠源源不斷地動員和補充,並且向朝鮮直接進攻了。

    在國內,日本動員了能夠動員的絕大部分,當時,日本總人口4400萬。戰時可動員200餘萬後備兵員,實際上有價值的是118萬人左右,中日之間宣戰初期,陸軍總兵力約37.5萬人,其中25萬人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宣戰後十天之內,日本就將後備力量動員起來,組成了四十個補充師團和若幹旅團。日本建立了良好的國防後備體係,儲備有建製完善的後備軍官,平時經常化地訓練集中,所以,動員的成效很好,僅僅在東京一帶,就建立了兩個師團。

    當然,這些後備的師旅團的素質,比起常備軍,要差上不少,而且,因為武器彈藥不足,隻能等待德國和英國的繼續援助才能完好地裝備,所以,他們使用上了正規軍換裝之前的武器。

    日本的常備軍有五個軍,四個將用於朝鮮戰場,作為和中國新軍決戰的主力,一個分散在日本國內,守衛最關鍵的城市和港口。要不是因為海參崴的失利,日本本來的戰略計劃是,將五個軍全部投入到朝鮮戰場。

    現在,日本國內的後備師團,迅速組建起了更大規模的編製,每四個師團為一部分,組建了對應於五個常備軍的新軍,即,第六軍,第七軍,第八軍,第九軍,第十軍。每一個師團的兵力為三萬,等同於中國新軍,每一個軍為十二萬人。一麵進行訓練,一麵等待著新式武器的運輸,剩餘的部隊,則兩個師團為一個編製,在聚居地區等待著新的命令,需要的情況下,可以支援對應的十個軍。

    基本上,日本的每一個常備軍,十萬人,新建軍,十二萬人,每一個軍還有兩個後備師團的補充,則前者為十六萬人,後者為十八萬人。

    日本采用的是舉國體製,動不動就端窩兒上,僅僅從這種數目字上,就給人觸目驚心,狂風暴雨,鋪天蓋地的壓迫。

    基本上。現在的日本已經能夠就地生產坦克,飛機,大炮等武器了。和三,四軍相當,其他三個常備軍的坦克數量也有四百輛上下的樣子,各以一個師團為單位。五個軍一共是兩千輛。加上東京等要地和馬關等港口的部隊,全國能有三千輛。新建立的軍也有坦克。數量自然少得多。

    日本飛機的配置,基本上與中國新軍同,每一個軍有若幹。配合作戰。基本行,一個軍能有一百三十架左右。編製級別上等同一個師團。

    從釜山出發,日本第三軍沿著洛東江向西進發,速度並不快,基本上每天四十裏,每前進到一個城鎮,就開辟一帶機場,這時,日本軍隊已經不在大規模地屠殺朝鮮人,而是逮捕和役使。在密陽城,往西直到金泉鎮,日軍一路上費盡心血地修建公路,橋梁,才得使飛機和坦克能夠通過。為了保證前線的燃料供應,炮彈供應,日本人征集了大量的朝鮮民夫,可把朝鮮老百姓折騰得爹哭娘喊,苦得夠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