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一章 聚變引擎(1/3)

作者:雪域明心字數:7868更新時間:2019-06-30 07:10:22

    原子聚變反應的這一係列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仿佛很容易實現似的,其實不然,想要通過人為的努力來實現這種核聚變反應,尤其是可以控製的核聚變反應,對人類的技術水準來不是一般的困難。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核聚變所需要的溫度實在太高了。就拿聚變反應中條件最低的氚(氫)和氘(氫)之間的聚變來,最起碼也需要數千萬度的溫度才能實現。隻不過氫是半衰期為14年的放射性元素,自然界並不存在,想要利用它進行核聚變反應,必須特別製造才行。

    退而求其次,再看比較容易實現的氦和氫之間的聚變反應,那也需要一億度左右的溫度;至於其他聚變反應,例如氘氘聚變之類的,需要的溫度至少也在一億度以上。這麽高的溫度,人類如何實現?又如何控製?

    如果製造出幾千萬、上億度的溫度還有可能,比如使用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極度高溫來促使聚變反應的出現(那正是氫彈的製造原理),或者使用高能激光束進行照射的方式提升溫度。

    那麽,如何控製這麽高的溫度卻讓地球上的科學家傷透了腦筋。不能控製的核聚變反應,那就是一錘子買賣,和氫彈一樣,除了具有強大無比的殺傷力之外,對人類並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

    人類如果想要利用核聚變所產生的龐大能量為自己服務的話,如何控製住那近億度的極端高溫,將是他們不得不先克服的難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展出了慣性約束與磁力約束這兩種最主要、最成熟的約束高溫反應體的理論,並且各自根據理論設計,積極建設可控核聚變裝置進行試驗。

    展到現在,那兩種不同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也都取得了不的成功,甚至科技最達的美國已經有了核聚變反應堆投入到商業使用中,眼見最終的全麵實用化仿佛就在眼前。而葉秋離早前得到的那份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圖紙,正是處在那種即將全麵實用化的科技水平上麵。

    當然,人類雖然在可控核聚變方麵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但是離葉秋離需要的型、簡單、高效、穩定的程度依舊還十分遙遠。這其中的原因不在於地球科學家的理論研究不足,而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水平依然沒有解決材料的問題,還沒有找到一種強度、耐高溫程度都足夠的材料,無法有效地降低整個裝置的體積與複雜程度。

    這種基礎材料的限製乃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即使二十多年前那份曾經引日本強烈覬覦,甚至收買國內大員,派出先級忍者出手搶奪的級材料配方,到現在依舊沒有展出足以滿足要求的新材料。

    經過仔細研究後,葉秋離已經現,中國科學家李成棟教授無意間合成出來的那種級材料其實根本就是一種五行俱全的複合材料,其配方中金屬顆粒、植物微粒、岩石粒子、輕重水源等五行材料一應俱全,無一缺乏。而它之所以能夠表現出那樣完美的屬性,也正是因為合成過程中五行屬性的各種組成成分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地將其本身所具有的屬性和能力給揮了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