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七十二章,活捉皇太極(2/3)

作者:萬字旗下的大清帝國字數:6754更新時間:2018-12-27 00:03:07

    陳繼盛立刻招集將領開會,商議這一重大事情,對於高級將領們來說,再沒有比兵變更令人發指的事情了,陳繼盛展讀了孫承宗大人的書信,又詢問了送信人,這才知道,遼西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事件:“這可怎麽是好?這可怎麽是好?”

    難怪陳老將驚慌失措,就是一向足智多謀的黃參軍,都遲疑不決,其他各將領,更是暈頭轉向,鴉雀無聲。毛仲這才明白,為什麽朝廷對於遼東軍事的評價,遲遲不到的真實原因,東江鎮屬於薊遼軍事體係,受薊遼督師的直接管轄,孫承宗大人,雖然坐鎮山海關,卻屢屢北上,指導軍事,構造防禦堡壘。麾下有五個總鎮的區域,其中,天津鎮,東江鎮,都是他的直轄區,所有東江鎮遼東軍的事情,雖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直接奏報朝廷,但朝廷的旨意,卻一向由薊遼督師轉達。因為兵變原因,朝廷的旨意滯留在山海關,出不了城了更出不了海了。

    在簡潔筆墨,內容豐富的秘密書信中,孫承宗大人講明了三點,一錦州兵變的原因和經過。根源於朝廷的財政崩潰,就連最精銳最為關鍵的關寧軍的騎兵軍餉,都拖欠了三個月了,這些士兵,依靠著軍餉過日子,拖家帶口的,非常艱難,而普通的部隊,拖欠的軍餉時間更長,在錦州的輔助步兵部隊,居然欠餉十個月!這樣經常性的虧欠,極大地傷害了官兵們的積極性,導致很多人怨天尤人,離心離德,如果不是殊死搏鬥的前線,估計很多人早就鬧起來了。

    十一月十二日,一名士兵的孩子因為長期營養不良,病餓而死,激起了士兵們極大的憤慨,同營的一群士兵群情激憤,吵鬧著去找他們的遊擊將軍黃芳討要軍餉,可是,遊擊將軍那裏,也是空空如也,大旱了好些天了,因為同樣情景,遊擊將軍也是牢騷滿腹,脾氣暴發,將士兵們臭罵了一頓,士兵們不得已轉回營,可是,越想越氣,在幾個士兵的帶動下,操起了武器,向遊擊將軍住所衝去,士兵越來越多,將黃芳住所包圍得水泄不通,當黃芳帶兵彈壓時,亂兵勃然大怒,奮勇衝擊,居然將黃遊擊砍殺,隨即,憤怒的士兵將錦州城外的甕城焚燒,帶領部分官兵,打開了城門,返回山海關,錦州守將祖大壽恰好告假不在城中,幾個副將都不敢作主,竟然給亂兵順利地衝出城關,席卷向南,步兵一亂,錦州的騎兵同病相憐也蠢蠢欲動,幾個副將控製不住局麵,急忙去請祖大壽,祖大壽是遼東人,一員猛將,是吳三桂的舅舅,多年鎮守在錦州一帶,很有威信,可是,前去請人的騎兵,半路上一商量,幹脆也鬧了起來,五百餘人突然襲擊了祖大壽的家,將之抓獲,以之為人質,要求朝廷速速派人到錦州前線補發軍餉。否則,就將祖大壽砍了,攜全城全軍,投降滿清!

    南下的錦州亂兵,數量在三千餘人,順著遼西走廊,一路狂奔,經過高橋鎮,葫蘆,海口,到了興城縣,恰好薊遼督師孫大人正在這裏視察,隨從部將,隻有數人,親兵衛隊,不過二百,竟然被亂兵圍困,生擒活捉,成為新的人肉盾牌。此後,叛亂嘩變士兵,象瘟疫一樣四下裏傳播,山海關外,人聲鼎沸,大明朝的遼西軍,主力精銳部隊,竟然成為朝廷的心腹之患。亂兵中,還有幾個將領也卷入其中。而更多的將領,隻能自保所部,不能鎮壓,遼西各軍,血肉相連,拖欠軍餉一事,深有同感,各將領惟恐自己帶隊鎮壓不成,也被卷入旋渦之中。所以,這一次的錦州兵變,蔓延之快,波及之廣,前所未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