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原第4章 科學的末日(背景設定)(1/4)

作者:朱邪多聞字數:11208更新時間:2018-12-27 00:25:05

    注:為了故事敘述的順暢性,在發表時將原第4、第7章刪除了放在作品相關當中,對故事嚴肅性比較在意的讀者可以參看一下,有助於理解《賽格萊斯》的世界觀,謝謝!

    “再次感謝組委會安排我在會議第一天首位發言,感謝伯爾尼美麗的秋天。我的發言會盡量簡短。”

    兩屆諾貝爾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CIT)物理學院客座教授布蘭登.巴塞洛繆博士(Brandon Bartholomew PhD)站在瑞士伯爾尼大學圓形科學禮堂的中央講台上,向上百位與會者微微鞠躬,清清喉嚨。

    “這黑暗的16年對科學領域來說,可以看做自殺後心理康複治療的痛苦曆程,16年前,我們在基礎科學領域的全麵潰敗,導致邊緣科學和應用科學遭遇前所未有的動蕩,毫不誇張的說,人類的科學信念動搖了。從尼安德特人的時代開始,我們試著探索自然,嚐試使用科學符號解釋一切未知,二十萬年來,人類文明一直建築在對”規律“的篤信之上,從數學、分析學、幾何學,到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測量學、大氣物理學,乃至光學、粒子物理學、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場論,基礎科學編織出了嚴密的理論體係,對於人類這群稚嫩的雛鳥,基礎科學就是穩固溫暖的鳥巢。”

    “二十世紀前葉是科學的黃金時代,二十年內我們的科學發現超過了兩千年文明史上所有科學發現的總和。2017年,莫羅索夫幹涉效應被發現,俄羅斯人解決了使用糾纏態測量量子在布洛赫球麵上位置的根本性問題,從而將量子計算機從理論化為現實。這是前所未有的、激動人心的、全人類層麵的科學合作,俄羅斯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計算機中心、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德國尤裏希研究中心、中國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印度TATA計算機研究實驗室,全世界的超級計算機研究機構聯合起來,進行這一可能影響人類未來的偉大工作。2023年4月27日,量子計算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構建完成,40億人在電視機和網絡前見證了十二名首席科學家聯手按下啟動按鈕的那一刹那。”

    “盡管三次試啟動早已成功,我們又準備了高冗餘的冷卻係統,開機的那一刹那,我還是感到手指的沉重。你們知道,那個年代反科學的浪潮已經愈演愈烈,他們叫囂”量子計算機會釋放魔鬼,成為撒旦的大腦“,相距研究中心三十公裏的薩爾茨堡市區擠滿了遊行示威的反科學者,連我也不止一次地思考量子計算機究竟能帶來什麽,我們是否需要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2的64次方倍的運算速度?我們的世界做好了迎接18萬億台超級計算機的準備了嗎?”

    “五十年前,——當時我還是個中學生——在距離此157公裏遠的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正式啟動,世界沒有毀滅,一大批預言強子對撞將摧毀地球的狂人沉默了,這是科學對神秘論最好的回擊。我試著以這個例子不斷激勵自己,將量子計算機想象為包裹人類嶄新未來的繈褓。莫羅索夫博士當時提議將量子計算機命名為“創世紀”(GENESIS),在首席科學家聯席會上得到一致通過,但會後他私下我說,他對未來有些悲觀,不是科學意義的,也不是宗教意義的,他無法解釋。三次試開機之後,正式啟動被安排在4月27日,這天正巧是東正教的複活節,這是不是在預示什麽?在按下按鈕的刹那,我能清楚感覺到身邊的莫羅索夫博士在不住顫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