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三十九章 寶劍(1/5)

作者:李恕恕字數:18826更新時間:2022-08-09 16:23:18

    屋中隻剩下趙學爾、趙同、沈方人、趙學時和柳弗思,以及如魚、不為、趙采芝三人伺候。

    趙家人之中除了沈方人偶爾能進宮拜會,其他人因是外男,無召不能擅入,因此父女、兄妹能夠見麵的機會極少。

    柳弗思一直呆在承州,自從趙學爾嫁到京都,兩人更是好幾年沒有會麵。

    平常不得見的人今日齊聚宮中,趙學爾真是既高興又激動。

    她先是看向趙同,自從她放話要把趙學玉和趙學時外放出京,趙同和她大吵一架之後憤而離宮,父女倆就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其實當時氣性一過,趙學爾已經後悔對趙同太不尊重,卻苦於不知該如何勸說趙同答應,道歉的話便一直沒有說出口。

    如今父女再次得見,趙學爾既高興又擔心趙同心裏還在怨怪她,隻不過迫於李複書的要求才不得不進宮為她慶生,心中惴惴不安,雖然有很多話想說,最終也隻喊了聲“父親。”

    趙同自然是怨趙學爾的,他怨趙學爾罔顧家族的利益,他怨趙學爾不提攜兄弟,他更怨趙學爾踩踏了他作為父親的尊嚴。但再多的怨最終也抵擋不過他對趙學爾的愛,趙同扭扭捏捏地應了一聲:“哎。”似乎覺得不夠,又期期艾艾地道:“惟願皇後萬壽千秋。”

    如此客套的一句話,竟聽得趙學爾快要落下淚來,她心中已經明白,盡管趙同不能理解她,卻仍然希望她好。

    誰都沒有再提當年的事,父女之間的嫌隙在一聲呼喚和一句祝福中煙消雲散。

    趙學爾心情更加晴朗,又喊沈方人“母親。”

    沈方人爽朗地應了一聲,又祝福道:“我隻希望皇後鳳體安康,與皇上和和睦睦,以免我們在宮外為皇後掛心。”

    趙學時在一旁急急地道:“別的都不重要,身體健康才是福,皇後今後一定要多多地保重身體。”

    趙學爾見一個兩個三個都叫她保重身體,心知她之前昏倒把他們都嚇著了,心中愧疚不已,忙出言安撫道:“你們放心,我一切都好。”

    輪到柳弗思時,趙學爾極是喜悅,歡快地問道:“你什麽時候來的京都,竟然也不和我說一聲?”

    柳弗思笑道:“前兩日剛到,一來就向皇上上書請求進宮拜見皇後。我和皇上一樣也想給皇後一個驚喜,所以就沒有特意告訴皇後了。”

    趙學爾高興地道:“確實是個極大的驚喜,我們三年未見,我十分想念你。”

    一一見過之後,趙學爾招呼他們坐下說話。

    沈方人從趙采芝手中接過一個壽紋八角盒,道:“這是你弟弟送你的生辰禮。他說梁州盛產瓜果,都是咱們平時吃不到的,本想送些新鮮的回來,但鮮果保存不易,若走尋常郵驛,隻怕會壞在路上,若著專人傳遞,又必定勞民傷財,於是他便選了些味好的果子製成果幹,特意集齊了八樣才寄回來。有兩盒是他親手做的,一盒叫我們留著,一盒賀你生辰,說是一來讓你嚐個鮮,二來讓你知道泊山縣雖窮,但物產十分豐富,隻要他用心經營,必定能夠讓他轄下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趙學玉出生的時候,趙學爾已經八歲,等到趙學玉啟蒙的時候,趙學爾已經十來歲,趙學玉讀書習字幾乎都是趙學爾手把手教的。神武太後薨逝,趙學爾自覺仕途無望,更是把所有期望都放在趙學玉一人身上,教導之嚴尤勝趙氏夫婦和教書的夫子。因此兩人雖是姐弟,但情份更如母子、師徒。

    趙學爾聽得趙學玉如此用心,心下更加歡喜,趕緊讓人拿過來,親自打開盒蓋,陣陣果香撲麵而來,紅的、黃的、白的……八種形色各異的果幹鋪滿八個小隔間,端是看著已經爽心悅目,再撚一個嚐嚐,酸甜軟糯的口味更加打動人心。“味道倒是極好。”趙學爾捧著果幹盒子愛不釋手,指著其中的兩樣道:“荔枝和桂圓是貢品,前幾個月的時候在宮中也能見到,其他的我倒不認得。”

    沈方人道:“你都不認得,我就更不認得了。管他是什麽呢,你弟弟送來的東西,總歸是吃得的。托了他的福,咱們足不出戶,也能吃上比貢品還稀罕的東西。”

    趙學爾感慨道:“要不怎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呢,學玉這番南下必定收獲頗豐。”

    趙學時見趙學爾高興,忙拿出一個錦盒道:“我也有禮物送給皇後。”說著急不可耐地打開錦盒給眾人觀看。

    趙同離得最近,見黃色錦緞中躺著一顆嬰兒拳頭大小的珍珠,不由得驚歎道:“世上竟有這麽大的珍珠。”

    趙學時得意地道:“這世上隻怕再沒有比這更大的珍珠了。”

    沈方人見那珍珠晶瑩剔透,流光溢彩,果然是個難得的寶物,笑道:“這樣品相的珍珠,鑲在皇後的鳳冠上也使得了。”

    趙學時更加得意,大著嗓門兒道:“怎麽使不得,這顆珍珠比皇後大婚時鳳冠上的那一顆還要大,無論皇後想做鳳冠還是鳳釵,都是使得的。”急忙讓如魚拿去給趙學爾看,連趙同和沈方人都誇讚的寶物,想來趙學爾也定會喜歡。

    然而趙學爾隻就著如魚的手看了一眼,便皺著眉頭道:“哥哥既接管家中庶務,花用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須知克勤克儉、細水長流才是持家之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