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作品相關 作品相關2(3/4)

作者:天鳴字數:11312更新時間:2020-09-25 06:20:05

    編輯本段軍旅生涯

    毛瑟係列步槍的軍旅生涯要從1898年德軍采用其為陸軍的製式裝備開始算起。這以後,7.9mm口徑的毛瑟步槍裝備了德軍達半個世紀之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毛瑟98式步槍成為德軍的標準裝備,在這期間裝備的毛瑟步槍改進型有98a型。戰後,盡管國防軍想要一種更為短小輕便的步槍,新型的98b卡賓槍的長度仍與98式一樣,並且隻進行了一些細小的改動。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98b的長度終於有了縮減。這種縮短了140毫米並且在其他方麵進行了一些改進的步槍,是基於一種名為“標準機型”的毛瑟商業設計,被德國軍隊采用後以98k卡賓槍命名之。盡管它已經縮短了,但是其長度對於卡賓槍來說還是過長了。98k於1935年正式投產,並且作為德國軍隊的標準裝備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在戰爭中,工廠製造出了極為大量的98k步槍,據統計一共有一千四百萬支之多。它們以實際效果證明,98k步槍是一種可靠而精準的武器。   幾乎每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第三帝國效命的德軍士兵都被訓練使用這種步槍。 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他們在整個戰爭中使用過的唯一一種武器。 隨著戰爭的進行,毛瑟步槍被賦予更廣泛的用途。例如當加裝ZF41或 ZF42瞄準鏡之後,Kar 98k步槍就可以作為狙擊步槍使用。對有經驗的狙擊手來說,使用配有4倍瞄準鏡的毛瑟Kar 98K狙擊槍可射殺400處的目標,若選擇6倍瞄準鏡則可射殺1000米處的目標。戰爭期間,共有129468隻毛瑟Kar 98K狙擊槍裝備部隊。活躍在前線的德軍狙擊手給盟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同時,在槍口加裝榴彈發射裝置後98K步槍還可以發射高爆榴彈與穿甲榴彈。這一工作由步槍班中受過專門訓練的士兵完成。 德軍士兵經常稱讚他們的98k步槍十分精確。整個98式步槍係列都靠一種簡單的運作來保證其精確性,盡管以犧牲射擊速度為代價,而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在一分鍾內能射擊更多次。98k的V型照門能夠瞄準100至2000米的範圍。  彈藥及其夾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參戰的德國國防軍就已經使用了二百七十六萬九千五百三十三支98k步槍。此後直到戰爭結束,又有七百五十四萬零五十八支交付軍隊(包括了十二萬支狙擊型)。空軍獲得了九十二萬五千九百八十四支,海軍則得到十九萬一千二百五十支。黨衛軍也使用了六萬二千六百支。平均每支步槍需要70德國馬克。1944年當年製造了200多萬支Kar 98k,年產量達到曆史高峰。98k在生產的十年之中經曆了數次改進。眾多的改進目的在於縮減製造成本。但是因為原料不足,時間緊迫以及技術缺乏,隨著戰爭的進行,這種步槍在製作上工藝越來越簡陋。1944年之後生產的毛瑟步槍質量每況愈下。例如,昂貴的木製槍托以及其他木料部分被非常薄的木頭代替,槍托底部改為罩杯式衝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了鋼製衝壓件。而在第三帝國垮台前夕生產的一些Kar 98K步槍甚至連刺刀坐都省略了。   盡管它性能與戰績都十分優異,但是很快人們就認識到這種旋轉後拉槍機的步槍已經過時了。主要的問題在於其射速太低。戰爭初期,麵對波蘭及其他歐洲國家微弱的抵抗,毛瑟步槍的射速已經足以應付。加之戰術使用得當,更是顯得綽綽有餘。即使麵對蘇聯軍隊,由於當時蘇軍使用的莫辛納甘步槍也是手動發射,毛瑟步槍也是不吃虧。但是戰局在發展,同盟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與技術勢力不斷更新軍事裝備。蘇軍很快將SVT40半自動步槍投入使用。德軍往往在射速上吃了虧。麵對美軍使用的M1伽蘭德步槍時同樣麵臨相同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出現在狙擊戰中。在與蘇軍進行的狙擊戰中,使用毛瑟式步槍的德軍士兵在射擊完成後必須手動上彈,拉動槍栓發出的聲音在寂靜的林中格外清晰,蘇軍士兵很容易就能確定德軍士兵的位置,而蘇軍使用SVT的狙擊型,不用手動上彈。這樣德軍就吃了大虧。   德國人開始尋求一種能夠提供更強大火力,同時更經濟的步槍來取代毛瑟98K。毛瑟公司與沃爾特公司同時推出了G41型半自動步槍,但毛瑟公司的產品在競爭中失利。沃爾特公司後來繼續推出G43型半自動步槍,以取代毛瑟98K成為軍隊的標準裝備。戰爭末期,Stg44突擊步槍出現,德軍在火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德國已經麵臨物資的缺乏。同時由於盟軍的轟炸導致許多兵工廠喪失了生產能力,使得上述武器的生產一直沒能跟上軍隊的需求。就這樣,毛瑟步槍一直處於生產狀態,直到二戰的結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