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章飲食習俗

作者:淩霜傲雪字數:1984更新時間:2020-09-26 16:31:59
第六章、飲食習俗 在梁家壩,雖然人們平時的生活都過得非常簡樸,但卻非常有規律。幾乎每家每戶都對早飯和中午飯看得比較重,對於晚飯就不那麽重視了,一般都吃得很簡單。這或許是與長期的勞動需要和生活困難所形成的生活習慣。因為早飯和中午飯吃後要出工勞動,不吃飽肯定不行。而晚上吃了飯後就是休息,什麽都不用做了,當然也就用不著吃那麽多。梁家壩盡管可以說是伍城縣的糧食主產地之一,但吃飯問題仍然非常突出。主要原因一方麵是因為是糧食主產區,每年需要上交給國家的糧食數量也就是所謂的交的“公糧”比較多,不少年份把國家的公糧交了後,能夠留下來分給社員的就已經不多了。另一方麵也是由梁家壩的地理條件所決定。梁家壩雖然土壤肥力比較好,是一個糧食主產區,但很大程度上卻是靠天吃飯。壩內沒有河流,吃水靠挖深井,種莊稼所需用水則主要靠堰渠和水塘,特別水塘。如果雨水多的年份,水塘裏的水積得比較多,那麽當年的用水就會好一些,如果雨水少的年份水塘積水少,那麽當年用水就非常緊張。莊稼缺了水,自然長勢就不會好。 而紅苕是一種相對比較耐旱的作物,在梁家壩的這種土壤條件下比較容易生長。因此,家家戶戶都是紅苕半年糧,這是梁家壩百姓的生活現實。為了渡日,家家戶戶頓頓吃紅苕稀飯甚至是“湯紅苕”已經成了習慣。即使是家裏來了客人,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基本上就是客人到家的當天中午煮一頓幹飯,其餘時間仍然是吃稀飯。就是煮幹飯,梁家壩人也是煮“濾米幹飯”,並且在烘蒸時,都會在米飯下麵加上紅苕或其他瓜菜之類的東西(所謂“濾米幹飯”,就是將大米淘洗後在鍋裏加水煮至半熟,之後用筲箕過濾後,再將半熟的米飯倒入鍋中,加少許水,用微火慢慢烘熟,或者是將半熟的大米飯倒入木甑,再放入鐵鍋中加水蒸熟)。這樣做,一方麵可以使米飯更硬一些,吃後不容易很快消化,經得住餓。另一方麵可以少用大米,以使數量有限的大米能夠盡可能地多吃幾頓。當然,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吃飯時,主人家都會給客人舀麵上的淨米飯,而主人家自己則吃下麵的紅苕或瓜菜。在平時,如果家裏有特別需要照顧的老人或者小孩,為了他們能夠吃上“白米飯”(也就是淨米飯),在煮稀飯時,會放一個空碗在鍋裏,利用水燒開後的沸騰使米跳入空碗中,飯煮好後把碗撈出來,碗裏就是隻有米飯而沒有其他東西的淨米飯了,也就是梁家壩人所說的“白米飯”。 實際上,這些習俗都是因為長時間的糧食緊張、生活困難所形成的。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