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章貨源貨源(2/2)

作者:淩霜傲雪字數:4956更新時間:2020-10-06 06:44:23

    由於人們的思想都還停留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時期,“發家致富”的口號盡管已經是社會上喊得響當當了,但真正能夠發家致富的,畢竟還是少之又少。因此,朱世壽買了車後,能夠運輸東西的地方也還不多,主要還就是在縣城裏跑,幫一些單位拉一些東西。在農村,基本上沒有東西可拉。如此一來,朱世壽感覺得好象掙錢還不如原來從鎮上倒菜到縣城裏去賣靠得住。朱世壽剛開始算的,如果每天能夠跑一兩趟從龍台到縣城那樣運輸,每個月至少掙四五百塊錢的想法破滅了,相反,有時候,一天都沒有東西拉,自己還得在龍台鎮和縣城之間空跑。空跑不說,車是要燒油的,要燒油就要錢,如果沒有拉到貨卻在路上來回地跑,那車燒油也就是燒錢。因此,剛開始一段時間,朱世壽每天為能夠拉到貨而發愁,他甚至懷疑自己花那麽多錢買車是不是一個錯誤。但買已買了,又不可能退回去,也不可能放置不用,就隻好每天到處打聽哪裏可以拉到東西,有時候哪怕是半車貨也拉。

    朱世壽買了汽車以後,原來的自行車就很少用了,他把自行車拿給兄弟朱世喜,讓朱世喜學會騎。但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因為還沒有找到穩定的貨源,所以他還是時不時騎自行車到鎮上去收購蔬菜到縣城去賣或是到一些村莊去收廢品。

    汽車剛買來時,朱世壽不願意讓生產隊的人知道,因此多數時間是把汽車停在鎮上他哥哥的廠裏,自己仍騎自行車回家,但時間一長,難免要把車開到梁家壩,因此,慢慢地,周圍的人也就都知道朱家的老二買了一輛汽車。一時間,這幾乎成了梁家壩乃至柏林公社的一大新聞。

    作為農民,在梁家壩,買第一輛自行車的,是朱世壽,現在第一個買汽車的,又是朱世壽,人們不知道朱家到底有多少錢。當朱世壽第一次把車開到柏林公社停在公社的院壩裏時,汽車周圍就圍滿了人,人們在好奇地看著這種新型汽車的同時,幾乎所有的人眼裏露出來的都是羨慕,當然也有人在羨慕中透露著忌妒。有人心裏就在想:“哼!我就是有東西也不會讓你拉。”當然,也有人心裏想:“今後有什麽東西就可以讓朱老二幫拉了。熟人熟事的,他也不可能收我的錢。”這後一種人的想法,是中國老百姓中最普遍、也是非常典型的一種心理。講人情不講效益,既是中國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中國國情。同時,也是中國普通老百姓幾千年的處事原則:“熟人好辦事”。

    慢慢地,因為知道朱世壽買車的人多了,梁家壩周圍乃至龍台鎮周圍,有人家有東西確實需要用汽車拉時,就會想到朱世壽。在那個時候汽車還非常少,農村裏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就是架架車,但就是架架車也不多。後來有了自行車,但能夠買得起自行車的家庭同樣不多。人們有大件物品需要搬運時,基本上都是肩挑人抬,能夠用架架車的都少。現在有了汽車,有人圖快捷方便,也就開始找汽車拉了。因此,朱世壽的生意漸漸地也就好一些了。但農村裏拉貨的畢竟還是少數,多數時候朱世壽還是在縣城裏轉。無論是在縣城轉,還是在其他場鎮上轉,隻要有他覺得好的東西,朱世壽都會買一些給家裏,當然多數是吃的東西,用的東西買得並不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