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千五百七十五章 說服信王(1/2)

作者:小腳兒字數:5518更新時間:2019-03-06 09:48:06

    事實上,中國自古對於人才的任用都比較重視。

    可是為了自身階級的利益,他們便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同時也阻斷了很多有用之才的上升空間。

    像秦時的軍功製,隻要有軍功,便可以獲得不同的爵位,已經是相當公正的上升渠道。

    隻是待秦以後,天下基本上都處於大一統狀態,也沒有諸侯紛亂的局麵,更不存在天天打仗,讓你拿到軍功。

    因此漸漸對於人才的選拔,在漢朝就成了舉孝廉!

    何為孝廉,便是孝順與廉潔!指的是一切在境內有美名之人。

    這樣就可以由當地的官員推舉,然後被朝廷任命為官。

    這樣的製度,看上去很美好,可實際上都不會唯才是舉,而大多數都是推舉自身的朋黨。

    因此寒門之人很難出頭,還都是大家士族之間的利益交換,到最後你推我我推你,苦哈哈們隻能瞪大眼睛跟著流口水。

    這樣的弊端,一直到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將之廢除,然後開啟了全新的時代,科舉時代。

    讓任何人,都能夠通過科舉,有了入朝為官的上升渠道。

    這事兒盡管看著美妙!

    可是讀書得花錢啊,不說購買書籍的錢,以及筆墨,這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一般窮苦老百姓,有幾個能夠讀得起書,考得了科舉的。

    而這般時間長了,漸漸階級便也分化出來。

    盡管下層人有了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和真正魚躍龍門的畢竟少之又少。

    因此,朝廷還是得在乎這些在記錄的人才,所有有功名在身的之人,不管是秀才、舉人、進士都有相應的福利。

    除了少量的俸祿以外,最大的優勢便是有功名之人,可以免除賦稅和徭役。同時見到縣級的官員可以不用下跪。

    而這個政策看上去美好,在為這些一心向科舉的人亮紅燈,實際上存在的隱患也非常大。

    到了大明末年後,就顯得格外明顯。

    以農業稅為主的大明王朝,到最後竟然活生生窮死了,你說這事兒氣人不氣人?

    免除徭役,也隻是讓這些有功名之人,不用去從事繁重的徭役。

    免除田賦,也隻是為了讓他們生活更好一些,可是漸漸很多人便拿這免除田賦之事來鑽空子,使得大明很多田賦都催繳不到手裏。

    最可怕的還不是這些田賦,而是通過功名幫他們免除田賦這事兒,使得這些地方官員和地方富戶豪紳,形成了一種利益關係。

    這就變成了政府窮,百姓富的尷尬局麵。

    “準備免除他們什麽特權?”平複了許久後,信王才開口問道。

    “皇上準備先免除所有進士的田賦,讓他們繳納足夠的田賦,並且由朝廷,給予一定金額的補償。”魏麒麟滿臉輕鬆的答道。

    聽到這話,信王一愣,道:“你知道現在活著的進士有多少人?而且大多都身居高位,若是這樣做的話,對大明有多大的衝擊?”

    每三年一次大考,中榜進士三百到四百人不等。

    而這些生活優渥的人,往往活的時間也比較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