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3章 改變(2/5)

作者:海東青字數:16670更新時間:2020-10-09 14:05:31

    包大仁也就直到這個時候,才開始覺得慌了神,他這一世的那對父母,畢生經商,膝下就這麽一個兒子,從小便寵溺萬分,隻盼望他能夠有朝一日蟾宮折掛,登榜龍門,也好光宗耀祖,榮顯祖上,而再不願他去操持這一份商賈之業,所以幾乎就是從小開始,包大仁這位小少爺就隻是被關在書齋裏埋頭苦讀,平日所學除了那些詩書禮樂之外,再無他物,對於生意場上的事情,也都是完全的一竅不通。甚至於在包大仁穿越過來之前,這位久試不第的書呆子小少爺,還因為隻識詩書,不懂人情世故,無論是那些宗親同儕,還是那些幫忙他父母經營的那些叔伯幫工之中,無意之中都被這書呆子性格得罪了不少,人緣非但說不上好,還可以算是上是頗為惡劣,以至於真正出了什麽事情的時候,也並沒有什麽人站出來替他說話。

    包大仁穿越過來之後,雖然比著這片天地間的任何人都可以說是多上了一千餘年的識見,但畢竟不過短短數月的光景,從最初的驚惶失措裏回過神來之後,也根本就還沒來得及去改變一些什麽,一切就已經就這麽發生了。更何況,對於這種兩世為人奇詭莫名的事情,本也就不可能有什麽樣的經驗可言,哪怕包大仁再有多少新奇的識見,卻也不太可能就這麽迅速地溶入的這個陌生的年代,對於眼前的一切總還有些如夢似幻的感覺,第一個湧起來的念頭,反倒是一門心思地在盤算著他那不切實際的宏圖大計。

    而隨之而來的他這一世的父母雙親就這麽溘然長逝,也著實給了包大仁不小的打擊,雖說他來到這片時空不過短短數月光景,也還談不上什麽父母深恩,甚至於相互之間的感情都還可以說得上是頗為淡漠,然而那對老夫妻對於他的疼愛之情,卻是完全可以直接感受得到的,尤其是臨逝之前那一腔心思全係在兒女身上的殷殷囑咐,更是讓包大仁心情淒切,那一番悲傷,卻也絕不是裝做出來的,大宋禮儀之邦,他的家境又可謂殷實,父母之喪程儀煩瑣,他還真是完全沒有心思去理會其他的事情。

    直至那些人找上了門來時候,包大仁才開始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也曾經想盡辦法想要保住這一份原本就應該屬於他的產業,無奈也就直到具體接觸到如何處理事情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那一向自忖的多出來的一千餘年的識見,實在難以讓他在這完全陌生的大宋皇朝如同原先裏所見的那幫穿越者那樣行事如魚得水,而反倒是處處受阻,幾乎沒有一件事真正辦得成過。

    畢竟他原先那一世的時代雖說是信息爆炸,但要說起對於具體某段曆史能夠做到完全的熟悉,那也僅僅是少數專門研究這一段時期曆史的專家學者才或許有可能做到的事情,包大仁自然是不在此列,到得他在被那些個宗親兄弟逼上門來,想著抖摟穿越者的風範,反敗為勝扭轉局麵的時候,才發現他對於這時代的風俗世態,風土人情,幾乎可謂是一片空白,完全沒有什麽樣的認識。

    他也不是未曾想過重賂官員,走上層路線,隻可惜還是完全低估了宗族力量在當是時社會生活之中地位與權力,甚至還很運氣不好地碰上了一個沒有多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卻又偏偏自居持身清廉,不染介塵的庸官,反倒是被認為是個行賂謀私的小人,終歸一無所得地被掃地出門,若不是兩位老人早有遠慮,還算幫他準備了一些最後應急的銀錢,隻怕無拳無勇的包大仁早就已經餓死在了這個陌生的年代。

    在被趕出了家門之後,包大仁也曾痛定思痛,想著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先給自己切實地找一條出路,待得有朝一日衣錦還鄉,再來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是以帶上了二老留給他的最後銀錢,遠走他鄉,奔赴臨安行在,希望能借著科考登第,邁上通往大宋朝堂的捷徑。

    在包大仁原先的認識裏麵同,在這個朱熹還未成氣候的年代,宋代科考還遠不如明清之時那般死板,囿於朱熹所注四書五經的一家之言,以八股文章取士,一般倒是有策論、詞賦之學,包大仁前一世的工作倒是與文字有關,對於文言文自命也並不陌生,又兼知自認對於朝堂局勢了然於胸,文章立意在新黨舊黨之間應如何取舍絕不為難,頗有可以投機取巧之處,更背誦了不少驚人之語,心下對於自己一榜登科,從而獲得一個有機會實現自己抱負的台階頗有信心,是以下了背水一戰的決心,隻身來到京城,寄寓於客棧之中,一住經年,閉門不出,終日隻是苦苦那些策論與摹卷,隻待那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