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2/3)

作者:曉風字數:7126更新時間:2019-01-08 19:41:52

    遼東的這種鑄法已經極為先進,遼東都司鑄過,皇太極也鑄過,都是千斤以上的大炮,論起鑄造工藝,特別是鐵水除碳這一塊還很落後,在總體來說,已經是領先世界了。

    以這種法子,配上嫻熟的工藝和優質鐵水,加上西洋技師的流程,一則可以穩定炮的質量,二來可以減輕炮的重量,明朝現在的大炮,體積太大太重,拖拉上戰場實在是太困難了一些,小炮火藥推力不足,殺傷力弱,也是派不上大用場。

    清軍南下,一路拖著紅夷大炮奔走,經常是圍城數月,火炮才沿路趕來,然後幾炮轟開城門,戰事宣告結束。

    這樣的打法,張守仁肯定不樂意,他要的是火力凶猛,炮身輕而穩定,質量上等的野戰炮,這種炮就非得用高爐練出優質鐵水來,而前提更是要有大量的優質鐵礦石和生鐵!

    不僅是火炮,軍中要用的,哪一樣不是要用鐵?

    浮山那邊錢是不缺了,鐵的價格也不是太貴,但生鐵購買實在是太困難了,而鑄炮和打造火銃,廢品率又實在太高。

    明朝在耶蘇會手裏買炮,英國人造的四磅小炮都是開價一千兩,明廷還照樣樂嗬嗬的接受了這個價格,其實這種小炮,到遠東的價格是每門二百兩,而在英國本土造出來,不過六十兩銀子就能成功。

    之所以明朝接受這種天價,並不是明朝傻到這種程度,實在是因為鑄炮的成本在大明是太高了。

    當時有記錄是這樣的:“大銃鑄十銃能得二、三可用者,可稱高手。”

    也就是說,廢品率高達七成到八成,火炮的成本單門來看是不高,但算上這麽高的損耗率來說,那就是高的嚇人了。

    這樣的損耗,要的鐵實在是太多太多,花錢也是買不到。

    現在天下到處戰亂,鎧甲兵器火銃都是利器,流賊官兵東虜北虜都一窩蜂的需要,而大明官礦又是全處於癱瘓廢革狀態,想買鐵,也得有地方買去。

    原本再缺鐵,浮山上下也隻是在想法子去多買一些,林文遠和浮山每天都有快馬傳遞消息,聽說張守仁已經重托了幾家商行,花大價錢多多購買。

    林文遠以為缺鐵之事就這般能解決,等今晚看到眼前情形時,才知道張大人也是有出錯的時候,買鐵這事,有點兒想當然了。

    晉商是多大的資本,多麽寬廣的人脈,用鐵量一增,經果也是抓瞎。

    當然,他是不知道範永鬥是把生鐵販賣到草原和遼東,賣給女真人和蒙古人,這樣需求量當然有點兒過大,正常情形下,生鐵也不至於到如此緊張的地步。

    不過長了這麽一點見識之後,林文遠就是先醒悟過來。

    生鐵這玩意,不比鹽方便產出,數量有限,指望買是肯定不成的。

    大人雄心勃勃,一心打造一支強兵出來,這在浮山是人盡皆之的事實。兵備道……哦,現在的登萊巡撫劉大人也是支持勉勵,不過這鎧甲兵器,卻是肯定指望不上的。

    為今之計,隻能變買為產出,自己投資,自己來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