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3/3)

作者:曉風字數:7066更新時間:2019-01-08 19:41:57

    “唔……說的很是!”

    “再進二門,東西南北各是七開間九間的屋子,軒敞亮堂,裏頭桌椅是一排排的,上頭書本紙墨都是擺的整整齊齊,學生每天都要負責自己的桌子,輪值灑掃,保持幹淨。大人說,這是打小鍛煉,潛移默化來著。學生按年紀分班,課程倒是一樣,咱們軍戶的孩子都是幾乎大字不識幾個,每間教室三十個左右的孩子,老師是四個,兩個夫子教識字和經義,一個教算術地理什麽的,還有一個就是教導孩子們鍛煉,是打浮山營抽去的人輪流教。”

    “地理也學?”

    林文遠吃了一驚,發問。

    他娘子噗嗤一笑,道:“你也蒙了不是?不是風水先生的那種地理,是天下山川地理的地理。大人說,做人識字就不當睜眼瞎了,但天下之事,豈能就在幾本書裏頭?所以要教地理,使得學生們心明眼亮,對天下事了若指掌,將來就算不能為官,行商,打仗,都用的著這些知識。”

    “原來如此。”林文遠釋然,微笑,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是好。

    張守仁做事,就是這種風格。哪怕事前你知道一些,但想跟上他的腳步,卻也是十分困難。

    去年秋天的時候,當時浮山格局也就剛起來,張守仁便是和部下們談過,百年大事,以教育為先。

    但教育,絕不能隻為了科舉應製學的那幾本書,人學了多少年,聰明人是玩八股,平常人就是限於八股,笨人就是被八股給玩了。

    大聰明人,才有幾個?國朝二百多年,進士多少萬人,真正能借著八股當上官,又不被八股弄成書呆子,理財治政都有一手的,有幾個?

    不過就是那寥寥幾人罷了!

    張居正張閣老算是第一等聰明人,一條鞭法,其實在唐宋就有雛形,在大明,也有前例,張閣老不過就是在有限幾個省推行此法,終其一世,大明天下還有一半地方未行此法,直到如今,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施行。

    就是這樣,縫縫補補的一個閣老,現在也是得享大名,而大明國初的政治框架,財政框架卻是毫無大的變化,連縫縫補補能力的大臣,也是沒有幾個。

    用張守仁的話來說,便是道以八股取士,廢策論,廢考騎射,絕對是太祖高皇帝的最大失策。宋之士大夫比漢唐已經是太過文弱,但好歹還有一些文武雙全的人才。大明立國至今,就是作養出一大群的書呆子出來,這樣下去,如何得了?

    所以浮山學校,要緊的是經濟,也就是經世濟用的學問,四書五經,八股中尋章摘句,這等功夫,不學也罷。

    如今看來,張守仁果然是說到做到,這個公學學堂,果然是超脫普通的書校,既可以教學生學習經義,將來可以走科舉的路子,免得送孩子過來的軍戶人家失望,一邊也是不動聲色的加了不少內容進去,這樣教出來的學生,身體康強,見聞廣博,思維發散,絕不會是那種讀書十年,連唐宗宋祖和蘇東坡都不知道是誰的書呆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