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穀中的戰鬥(3/3)

作者:曉風字數:7042更新時間:2019-01-08 19:44:50

    臨陣之時,左良玉的這一點狠心和果決還是有的。在這樣的刺激之下,左營前鋒隊伍開始重新調整,又繼續向前湧動過來。

    表麵上兩邊還在對攻之中,張定國卻是在穩定中看到一絲不協的危險,他策馬急驅,趕到張可旺的將旗之下,對著張可旺大聲道:“可旺哥,把你的騎兵給我管帶,我帶著人一起衝下去!”

    此時官兵大量湧上前來,到處都刀槍交錯,旗幟推進或後退,整個戰場綿延數裏,到處都是喊殺聲,兵器交錯的金鳴聲,馬匹的悲嘶聲,人的呐喊和呻吟聲,天地之間,似乎唯有這個正在慘烈廝殺的戰場存在著,人類的一切其它的意識,都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名將和庸將的區別,就在於名將能在戰場上仍然保持冷靜,平時所學的,所領悟的東西,仍然有效的存在於腦海之中,鎮靜之後,才能有明確的清晰的判斷,有了這個,雖不一定能成為名將,但如果沒有,則必定是一個失敗的庸才。

    張定國,亦就是後來在南明時期名字熠熠生輝的一時名將,以張守仁粗淺的曆史知識來說都是對他敬服異常。

    人品沒有話說,在西營這樣的地方被尊稱為“小柴王”可見他的為人處事有多麽得人心和被眾人擁戴。

    能力也沒得說,以南明打成那樣的局麵,李定國和孫可望從四川進入雲貴,經營地方不到兩年就有一支實力強勁的新軍,然後往兩廣,入湖南,敗孔有德,使其自殺,也算是為登州百姓報了血海深仇,然後北上湖南,擊敗南下的滿洲八旗,在戰場上殺掉了尼堪這個正經的八旗貴胃,努兒哈赤的嫡係子孫敗歿於疆場上的,也就是李定國手中的這一例戰例了。

    如果不是鄭成功存有門戶之見,而且優柔寡斷,坐失良機不肯在李定國進入兩廣時一起發動,也不肯襲擊江南,導致清軍可以把全軍力量用來對付大西軍,如果不是孫可望為了一已之私搞內部鬥爭,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並且投降清朝,將雲貴一帶的虛實盡數告之,恐怕南明在李定國手裏就能起死回生了。

    他才是明末真正的名將,惜乎隻差一線,所以功敗垂成!

    和李定國比,不要說農民軍的大將或是所謂的江北四鎮,或是左良玉之流,就算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國姓爺鄭成功,在人品和能力上,都是瞠乎其後,鄭成功不過是奪得自己父親早年的基業台灣,並且使小朝廷多苟活了一些年,而後在經營上一無所得,其孫鄭克爽主政台灣,也隻剩下一支實力不強的水師而已,清軍一致便投降,當時的台灣漢民也不過十萬人左右,鄭成功經營多年,商政經濟一無建樹,北伐南京時十分愚蠢的相信敵人的緩兵之計,驕狂自大,執法過嚴,使指揮僵化不靈,導致慘敗。

    固然他的堅持和恢複祖業令人欽佩,但與李定國相比,確實是有差距的。

    此時的南明名將不過十七歲不到的年紀,白馬銀袍,瀟灑出塵,而雖向張可旺做著出擊的要求,卻是神情自若,毫無異常緊張之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