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二章 正副主考(2/2)

作者:虎臣字數:5102更新時間:2019-01-08 19:57:31

    原來,明朝的提督學政乃是正三品大員,與巡撫、提刑按察使同級,稱之為三台,官職僅次於總督,掌管一省文教。

    可以說,整個北直隸的讀書人都歸他管。

    明朝的文教管理和後世不同,讀書人乃是四民之首,身負的責任和義務都是一個獨立體係,若有事,地方官並沒有直接管轄權,得先知會學政衙門,等到學政衙出具具體的處理意見之後,才能實施。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讀書人犯了命案,官府在抓拿犯人之後,不得單獨審訊,得將學政官請來旁聽。等到案件審完,學政官在革除犯人的功名之後,地方官這才有權力結案。

    如果學政官不點頭,這案子還得重新走一道程序。

    所以說,明朝學政官的權力卻不是後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一省的提督學政。

    韓學政心中這麽一動,轉即又是一凜:枉我讀了這麽多年聖賢書,怎麽此刻卻怯了。學派之爭乃是大事,若是那何大人做得不妥,本官自然要爭上一爭。

    接過卷子,何景明看了一眼,都是謄錄出過的朱卷,一字一句,就如同剛印出來的新書一般。不覺點了點頭,對保定府學衙門的謄錄官很是滿意,就問:“這次總共錄取多少名額?”

    韓學政:“稟學台,保定總共有十三個縣,依照南北榜舊例,每縣錄取二十名生員,一同二百六十名,都已選出來了。”

    這一段話中的南北榜舊製涉及到明朝初年的一樁科舉案件,明太祖朱元璋開國,開課取士,本是全國統考的。可惜北方經過多年戰亂,已然殘破。不像江南,依舊富庶繁榮,文風鼎盛。

    這一考,北方士子如何考得過江南讀書人。

    到那期會試,所有進士名額竟然被江浙貢生給包圓了。

    於是,北方士林一片大嘩,就生出事來。

    看到全國統考這事確實對北方人不公平,朱元璋就將科舉考試分為南北兩個片區,政策上也對北五省多有傾斜。

    推及到院試、鄉試這一級別的考試,北方省份的錄取數量卻要大些。

    何景明又看了看手頭的卷子,問:“這清苑縣的卷子好象不止二十份吧?”

    韓學政又回答說:“清苑是保定首府,文教比偏遠縣份發達許多。也因此,省學政衙門酌情增加了其中的份額,增加到四十名。”

    何景明點點頭:“韓大人,咱們先將這些卷子二一添著五,一人一看先審一遍,然後交叉轉桌,各挑三份卷子出來,將前三定下來。”

    韓學政:“何學台所言極是,正該如此。”

    二人就按照地域將卷子一分為二,何景明將清苑縣的卷子又遞給韓學政:“我原來是客,韓學政主持保定文教十餘年,這清苑縣的卷子先給你。”

    這涉及到官員的一個規矩,一般來說,地方官因為在下麵為政多年,對地方的情形也熟,難免不會吃人托請,希望在考場上高抬貴手。

    而就因為對考生的文字氣脈熟悉,考官也有很大可能將人情卷子從中挑選出來。

    做為省提督副使,何景明自然知道下麵的名堂,就裝著沒看到,這也算是上上下下的一種默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