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二十一章 程不錯,卻斷不可行(1/3)

作者:虎臣字數:7788更新時間:2019-01-10 17:18:17

    第三百二十一章 程不錯,卻斷不可行

    此刻,在內閣值房中。

    明朝帝國內閣的三個當家人都在。

    實際上,新君尚幼,不能親政,三個閣老就是整個帝國的掌櫃。

    蘇木的預感是對的。

    大學士謝遷一拍桌子,將一個條陳扔到桌上,滿麵怒容:“荒謬,荒謬,蘇木黃口小兒,懂得什麽國是大政!”

    條陳封麵都用錦緞封麵,用的是上好的花椒白版紙,上麵還有司禮監代簽的批紅,顯然,宮中對這個折子非常重視。

    沒錯,這個折子正是蘇木給正德皇帝所上的《一條鞭法》。

    皇帝在處理完大行皇帝的大喪之後,就讓司禮監批了紅表示同意,然後轉給內閣,讓三大輔臣拿出一個確實可行的細則。

    三閣老拿到折子隻看了一眼,就抽了一口冷氣。弘治朝以前的賦稅製度繼承自洪武年,一向實行的是徭役和賦稅分開,稅賦之中實物也占了很高的比例。蘇木此舉將一切都折合成白銀,可謂是翻天覆地的大變革,幾乎是將已經實行了一兩百年的稅務製度推倒了重新來過。

    震撼之餘,閣老們也意識到這事實在太大,齊齊聚在一起商議。

    謝遷是個話多的人,這一發怒,就滔滔不決起來:“他什麽人呀,一個白身舉人,無一日為政經驗,竟然妄言大政,動搖我大明朝的祖宗家法,這條陳一出,還不激起千般風波。好一個蘇木,想當初,我見他也是識大體,有才華的幹才。本有意等他中進士之後,點翰林後再到六部觀政曆練個幾年,就可大用,也算是為我朝選拔一得用之人。卻不想……卻不想,也這人卻受不了寂寞,眼見著新君登基,就按捺不住跳出來指手畫腳。這不是嘩眾取寵,又是什麽?”

    說起來,在調教太子的那兩個多月裏。如果是三大閣臣將三分心思用在儲君身上,那麽,剩餘七分卻都讓蘇木受用了。

    畢竟,正德皇帝的程度實在太低,在閣老們看來,也不過剛剛入門。倒是蘇木這人學養深厚,且每每有出人意表的新鮮言論叫人耳目一新。

    就謝遷來說,教授蘇木卻是一件賞心悅目的喜事。內心中,他已經將蘇木當成自己的得意門生了。否則也不可能在這兩個月中花那麽多心血在蘇木身上,一心要助他考中進士。

    在三大閣老中,謝遷話多,和穩重的劉健智計百出的李東陽不同,他喜怒行於色,性子也急,頓時就壓不住心頭的火。

    對於明朝的文官來說,任何改革都伴隨中社會動蕩的風險。一動不如一靜,祖宗家法乃是鐵律,若要改,那就是大逆不道。

    “太讓人失望了,君子要甘於寂寞,怎麽可能一心想走捷徑。就為了一個戶部郎中,他就敢發出荒唐之言?首輔,這事你該發聲了。”說完,謝遷惱得漲紅了臉。作為一個內閣輔臣,宰相肚子裏能撐船,從容和藹乃是第一樁的。如今,他已經氣成這樣,可見內心中對蘇木是又痛又惜。

    蘇木的條陳三人都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劉健聽到謝遷問,摸了摸下頜那一叢胡須,沉穩地說道:“其實,單就蘇木這個條陳來看,也非一無可取,有的地方正說到點子上。比如食物稅吧。如今,我朝最大的開銷就是北方邊境的軍費。這其中每年光棉衣軍服所需就是百萬之巨,而所需棉布都需從地方上征集。比如河南,從那裏將布匹一尺尺調運來京,然後再統一發放到宣大遼東,這一路上的蟲蛀鼠咬,民夫吃穿,都是一筆大開支。如今,全部折合在現銀,發到前線。軍隊可以就地購買棉花,無形中就為朝廷省出十多萬兩不必要的支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