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五十七章 鹽票(1/2)

作者:虎臣字數:4858更新時間:2019-01-10 17:19:39

    第四百五十七章 鹽票

    “用鹽和票據掛鉤籌集現銀,這主意你是怎麽想出來的……”吳老先生同這個時代剛入仕的讀書人一樣,對於經濟事務一竅不通,怎麽也想不通這其中的道理。

    所謂貨幣,最開始是的出現是因為大家覺得以物易物實在麻煩,就把自己的物品先換成大家都承認的中間媒介物,談後用媒介物去換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貨幣本身還是有其價值的。比如最早的貝殼還這個時代的銅錢。

    不過,他們的價值卻不能超過本身。比如一枚一文錢的銅錢,本身價值隻相當於其中所含銅鉛的價值。若要購買價格高昂的物體,卻需要大量的貨幣。

    打個比方,一輛大眾帕薩特汽車價值人民幣二十萬元,相當於明朝二千萬枚銅錢。若是一個明朝人要買一輛汽車,需要使用如此之多的貨幣,攜帶不方便,交易麻煩不說,也失去了貨幣作為流通媒介物的價值。

    所有,這才有後世的紙幣和電子貨幣的誕生。

    這話就扯得遠了。

    或到貨幣發行本身,貨幣本身沒有價值,說穿了老百姓認一種錢,看重的是這種錢背後的信用體係。

    也就是說,任何一種貨幣的背後必然有一定的物資保障做為支撐。

    比如二戰以前,各國發行貨幣,都需要有依照本國的黃金和白銀儲備作為保證,這就金銀本位。

    再比如中國國內戰爭其中,陝甘寧邊區政府沒有金銀,但發行的貨幣以所產的糧食做為等價物。也就是說,老百姓拿到邊區幣之後,隨時可以去銀行兌換等價的糧食,這叫做糧食本位。

    有了糧食做為保證,邊區幣這才能順利地發行下去,被民間所接受。

    明朝的寶鈔製度之所以崩潰,那是因為沒有等值的物質做為擔保。當然後,國家信用也是擔保的一種,問題是,明朝政府一沒錢,就濫發鈔票,又不回收。最後,市場上的紙幣越來越多,貶值得越來越厲害,到最後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說到底,明朝的寶鈔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搶劫。

    蘇木也是受了邊區幣的啟發,才想出了這麽一個法子。

    他耐心地對吳老先生解釋道:“這滄州城乃是鹽業重鎮,又有大運河水利之利,乃是河北商業中心。且不說城中鹽商身家巨萬,城中大大小小的富豪不隻凡己。這些人我都是知道的,手頭又的是閑錢,卻沒處投放生息。膽子大的,或許還放些印子錢出去。不過,這種生意畢竟太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膽子小的,又怕折了本,就隻能將銀子存在家裏。”

    說到這裏,他一笑:“聽人說,有個鹽商家裏的銀子實在太多,又怕被人偷了。索性將銀子化了倒進地窖,就算家裏來了賊人,想偷也是沒有辦法。”

    “這個法子還真是不錯啊!”吳老先生也笑了起來。

    蘇木接著道:“正因為民間閑錢太多,沒個出路。放在家裏又不穩當,還會因為存放時日太長有所損耗。若我們弄個銀行出來,以鹽司的官鹽做保,吸納民間的資金,並給一定的厚利,想必很多人家都願意將銀子存進銀行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