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二章 03(2/3)

作者:鈷光字數:7068更新時間:2020-10-05 04:25:24

    首先,從歐洲來的航線基本被各個不同的勢力切斷。德國潛艇和英國人、美國人在爭奪大西洋的控製權。德國潛艇給同盟國的海上航線的打擊是致命的,英國本土和他的殖民地的聯係,就在德國潛艇的瞄準鏡前。

    而且,英國的對外貿易,在遠東地區,主要集中在印度。大批急需的糧食、鋼鐵和其他戰略物資就是從印度運往英倫,維持著戰爭的需要。隨著新加坡和香港淪陷,英國已經結束了與香港的聯係。

    當時的歐洲,已經基本上被德國所控製,對外貿易基本停止。而美國因為宣戰,也不可能繼續與香港發生經貿往來。

    因此,香港成了“臭港”。往日繁忙的維多利亞港現在空蕩蕩的,這裏也有一個傳奇,據說日軍進攻香港之前的一天,日軍偵察機發現,停泊在港內的各國商船好像都聽到了什麽消息,在那一天同時起航,向四麵八方分散逃離香港。

    這一去,就沒有再回來。

    沒有了航運的香港,商貿也馬上停止了。昔日繁榮的市場不是蕭條而是徹底消失了。一百多萬香港人的吃飯成了一個大問題。

    香港的糧食,主要來自於中國內地。即使在日軍占領廣東以後,控製糧食運輸,香港也不過是轉向印度進口糧食。現在,沒有了航運,進口糧食也就無從談起。

    糧食,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日軍不可能同意,從華南等內地供應香港的需要,因此,缺乏糧食,就成了日軍占領以後,香港人麵臨的首要問題。

    占領香港的日軍修好了九龍的橋梁,疏通了從內地水庫向香港供水的渠道。甚至缺少煤的電燈廠也恢複了部分時間的供電,但是糧食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的辦法。

    占領初期,日軍將接收港英政府的大部分糧食儲備封存,隨後,除了一部分供應占領軍需要以外,大部分運往南洋戰場,供應當地日軍作戰需要。占領軍司令部成立了經濟管理委員會,對囤積糧食的商人進行打擊,一方麵命令糧食商人賣出糧食,一方麵規定了香港居民的每日糧食消耗指標。但是這些措施,隻能暫緩一時。

    因此,占領軍決定,驅趕香港絕大多數的香港居民離開香港。因此,形成了香港難民潮。

    實際上,從日軍開始進攻香港開始,就有很多新界、九龍地區的難民通過戰線進入內地。在日軍占領港島以後,這種難民潮人數有了明顯的增加。到日軍開始有計劃地驅趕香港居民離開的時候,這種難民潮達到了一個高峰。

    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武工隊的偵查員梅珍,此刻正混雜在難民中間。通過一道道日軍的崗哨,進入到香港島。

    梅珍是新加坡華僑,在英國人開辦的教會學校裏一直讀到高級中學。後來隨父母一起回國。日本軍隊占領華南地區以後,就參加了東江縱隊。因為她文化程度比較高。膽大心細,很快成為一個優秀的遊擊隊員。此次東縱尾隨日軍進入港九地區,縱隊特地選派她作為偵查員參加了主要從事市區活動的武裝工作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