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八十六章 搖唇鼓舌(3/4)

作者:東車君字數:10814更新時間:2019-01-11 04:43:46

    光和年間,邊章、韓遂叛亂,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精銳騎兵,並給予公孫瓚都督行事的符節,統帥此三千騎兵。公孫瓚率軍到薊中時,漁陽人張純引誘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攻占右北平郡。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進駐屬國,此後的五六年間,與北方遊牧民族爭戰不斷。

    中平五年,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戰於遼東屬國石門,張純等大敗,於是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公孫瓚繼續追擊,由於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士潰,士卒死傷大半。丘力居軍也糧盡疲乏,遠走柳城。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公孫瓚於是統領兵馬,守護邊境。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從此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黃巾之亂時,丘力居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公孫瓚無法抵禦。朝廷派宗正劉虞任幽州牧。劉虞到任後,派遣使臣到遊牧民族中曉以利害,責令他們獻上張純的首級。丘力居等聽說劉虞到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公孫瓚擔心劉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殺這些使者。遊牧民族明白此事後,便繞道到劉虞處。劉虞上報朝廷撤掉駐防軍隊,隻留下公孫瓚統萬餘步兵、騎兵屯駐右北平。

    中平六年,張純被其門客王政殺掉並把首級送給劉虞。劉虞因安撫遊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職,封為襄賁侯。不久,又遷劉虞為大司馬,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

    初平二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餘。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餘人,車甲財物無數,於是公孫瓚威名大震。

    初平三年,袁紹屯軍廣川縣,與公孫瓚戰於界橋南二十裏處。公孫瓚有精兵三萬。袁紹命其將麴義領精兵八百在前,布強弩千張於兩翼。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騎兵出戰。麴義命士兵伏於楯下不動,等公孫瓚軍到十步前,一時同發,公孫瓚大敗。袁紹軍生擒了嚴綱並斬其首。麴義追公孫瓚到界橋,公孫瓚率兵還擊,再次被打敗。於是公孫瓚逃到薊縣,在縣城東南另築小城自守,與劉虞臨近,漸漸結下仇恨。袁紹派部將崔巨業率兵攻打公孫瓚的故安,不下,在引軍南歸時,在巨馬水被公孫瓚大軍追上,大敗,七八千人陣亡。公孫瓚想乘勝追擊,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雙方戰成均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