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8章 石中劍與湖中劍(1/2)

作者:犀牛聖斧魔王字數:5600更新時間:2019-01-11 20:46:39

    帝辛習慣用刀,此時手持寶劍頗有些不適應,試了試手,感覺輕了好多,不過好在這把劍並不是中國的軟劍,所以帝辛還不至於完全用不起來。這把劍和亞瑟王背後的聖劍(即“王者之劍”,也翻譯為“斷鋼劍”、“斬鐵劍”、“湖中劍”,後來日本又譯為“勝利與誓約之劍”)是同一類劍——具有典型英格蘭風味的“闊劍”,平行的劍刃,長橢圓的頭部,較寬厚的刀身和夠雙手使用的劍柄,使得他的用途十分廣泛。而且畢竟是硬劍,雖然遠沒有龍魄金刀的重量,但是也遠比軟劍重了,所以帝辛雖然手上覺得輕了,但還是能憑借蠻力使用的。

    亞瑟王手持的石中劍卻並不是闊劍,而是德式(德國)雙手劍,類似巨劍,但其四英尺半的劍身上,刀刃的部分還不到三英尺半(一英尺30.48厘米),並擁有較大的十字形劍柄。但其最大的特點應該是護手前的小刀!長有四到八英寸的小刀作為護手的外層防護裝置,可以防止對方的武器沿著我方劍身滑下而割到手,也許你會奇怪,不是有護手嗎?但是事實上,這種劍常見的握法並不是雙手都握在劍柄上,而是一隻手握在小刀和護手中間,另一手才是握在劍柄上部。這樣可以在狹窄的地方充分發揮短小的刀刃和細長堅韌的劍柄兩方麵打擊的能力,當然,距離開闊的時候也可以雙手握柄以發揮大力砍殺的效果。而且這種小刀不但可以彌補雙手劍防禦不足的缺陷,還能彌補長武器近身不利的缺陷,小刀可以在近戰的時候發揮他的作用——刺傷敵人或者隔斷、挑走敵人的武器。

    兩人立於陣前,首先便是氣勢上的對峙,兩位王者,同樣擁有王者之氣,這兩股王者之氣絲毫不會服從對方,相互抵製著,甚至不會發生糾纏,而是直接的硬碰硬。不過這方麵似乎帝辛的“王八之氣”更加的強大,漸漸壓製了更加儒雅的亞瑟王,就在此時,亞瑟王身上卻又出現了一股氣息,生命的氣息或者說某種種族的信息,那就是精靈族。

    帝辛見到一股精粹的生命之力從亞瑟王身上散發出來,就了然道:“亞瑟王殿下果然去了阿瓦隆。”亞瑟王有些驚訝:“偉大的先知,您竟然知道遠在另一個世界的阿瓦隆,您真是了不起的智者。是的,我是去了精靈國度阿瓦隆,並在那裏修習精靈族的能力。”

    帝辛得知果然是精靈族的力量,卻並不示弱,也從身體裏釋放出一股強大的氣息,那自然是屬於中國龍族的氣息!一股濃厚威壓直逼亞瑟王,亞瑟王這才臉色一變,知道不能再等了,於是雙手持劍衝向帝辛,一劍對著帝辛的腦袋斬去。

    帝辛竟然沒有以巧撥開這一劍,而是狠狠一撩,意見就砍在了石中劍上。就像帝辛早有預料一般,下一刻,石中劍竟然就斷了!其實真正的打鬥不該出現這樣電視劇、小說中胡扯的硬碰硬斬斷對方兵器的情況,除非兩人都不會用武器,或者像很多西方人單純的對砍,不然挑、撥、纏、絞等等手法一出,就能輕鬆避開正麵。真實比鬥之中,大多拚的是持武器之人的技藝,而絕不是依賴神兵利器,甚至於出現不斷砍斷對方兵器的情況。帝辛自然知道,但是之所以以劍刃對劍刃是因為,石中劍必斷!

    原本的亞瑟王傳說中,由於違背騎士精神,石中劍就在和柏林諾王的決鬥中斷裂。而現在,在明知自己才是真正侵略者的情況下,並且對帝辛隱約心生臣服之意,同時失去騎士正義精神和自身王者之心的亞瑟王手中,象征著王權的石中劍,很有可能發生斷裂,所以帝辛有意以品質更好的“湖中劍”的影子劍“輪轉勝利之劍”一試,結果果然是石中劍斷。

    亞瑟王傳說中,失去石中劍的亞瑟王從湖中仙女的手中得到了王者之劍。王者之劍在精靈國度阿瓦隆所打造,劍鍔由黃金所鑄、劍柄上鑲有寶石,其鋒刃削鐵如泥,所以以古塞爾特語Excalibur(斷鋼劍)來命名。(凱爾特人,Celt,拉丁文稱Celtae或Galli,希臘文Keltoi,在漢語出版物中,由於音譯的關係,凱爾特人經常被譯為蓋爾特人、克爾特人、塞爾特人、居爾特人等,總之都是一樣的。就像北歐神話中,雷神托爾也譯作索爾,這都是音譯的原因,不必太糾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