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0造船大業(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4960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33

    事急從權。

    接到了劉備的書信之後,曹操、橋瑁等人倒也沒忽悠劉備,而是給出了“事急從權”的回答,並且邀請劉備前去陳留匯合。

    劉備表示願意去陳留匯合,隻是要先打造兵器、盔甲,然後再出發。

    隨後,劉備將青州等地的政務交給了崔孟、劉德然等人,自己帶人先去臨淄查看造船事宜,再去濟南,查看濟南等地的兵器生產情況。

    在古代,交通條件很差,運輸物資的損耗率極高,而用船運輸就方便了很多,正好要去洛陽,正好有黃河可以利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劉備先去巡視造船的事宜。

    漢朝的造船水平,堪稱天下第一。

    當時主要造的船,叫做樓船。

    這種樓船,顧名思義,就是船上建造一座高樓,準確的說,是一座小小的城堡,遠遠看上去,就好像一座樓被建在了船上。

    雖然樓船有著種種的缺陷和不合理的設計,但是這不是漢代人造不出來其他的船隻,而是作戰思路的問題,漢代的戰船主要承擔的是運輸等輔助作用,更多考慮對地攻擊。比如王浚,他造船的目的,就是去打金陵城。

    這才有“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當初西漢時,吳王劉濞和南越王趙佗兩人搞軍備競賽。吳王劉濞,造一艘大船,可以裝載數十輛馬車,甲板能並行三騎來回奔馳。南越王趙佗知道了,便造了一艘一百丈長的大船,一百丈啊,足足兩百三十一米長,要知道美帝家的鎮國之寶,排水量十萬噸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才三百米長。被認為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日本大和號戰列艦也才兩百六十多米,雖然最後這艘船首次航行就翻船了,但是,畢竟能造出來不是。

    至於後來漢武帝造的那些樓船,聽起來都覺得有點玄幻,樓船方形船首,兩邊多設劃槳。高有十丈,十丈是二十三米之高,這都是六層樓這麽高了,再高就要配電梯了。

    甲板上一般有三層建築,第一層叫“廬”,即房屋,第二層叫“飛廬”,第三層叫“雀室”,意為像鳥一樣登高觀望和警示的地方。

    每層四周都設置半人高的女牆,在第一層周圍又用木板圍成戰格,女牆與戰格上均開有若幹箭孔、矛穴,即可遠攻,又可近防。另外還備有石、鐵刺等防禦武器。船上空間很大,甲板上能夠行車走馬。樓船高大巍峨,且攻防皆宜,是一座真正的水上堡壘。由於樓船身高體大,具威懾力,一般用作指揮船,其上多豎旌旗,以壯聲威。

    三國時,孫權造的大船,共有五層,能裝載三千名士兵。

    因此,劉備對造船的事情,還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劉備對從洛陽帶回來的造船工匠具有很大的信心,結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等到視察了之後,這才發現造船的進度,實在是不盡如人意,居然這麽慢的。各種上等木料,堆積如山,偏偏船沒有造出了幾艘。

    劉備忍不住抱怨道:“你們造船的速度,未免也太慢了些。”

    工匠中一個看起來是頭目的人說道:“明公容稟,我等兩百多人,不顧天寒地凍,日夜趕工,實在是不能再快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