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4董卓的應對(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5660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34

    酸棗縣因境內酸棗樹多,所以就取名“酸棗縣”。酸棗縣與河南尹相臨,關東諸侯選擇此處起兵會盟,其用意不問自明。

    豫州刺史孔伷參加完諸侯會盟後,就領兵返回豫州潁川郡了。

    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張邈弟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等其餘諸侯都留在了酸棗縣,河內郡太守王匡屯兵於司隸河內郡,後將軍袁術在南陽魯陽,一南一北遙相呼應。關東諸侯分四個方向,從南到北對京城洛陽形成了半包圍狀態。

    劉備仍然在濟南郡,隻是派了青州從事陶丘洪表示支持。

    因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海內人望,袁紹乃是士人領袖,眾望所歸,當為盟主。於是大家遙推袁紹做了盟主,袁紹本人並未抵達酸棗縣。

    此時反董聯軍的一眾諸侯之中,官位最高的後將軍袁術,朝廷中將軍者,以大將軍最高,驃騎將軍第二,車騎將軍第三,衛將軍第四,前後左右四將軍算是並列第五,皆有開府的權力,屬於是重號將軍。像劉備的征東將軍,則屬於是雜號將軍。

    因此,袁紹以渤海太守自稱行車騎將軍,兼司隸校尉,因為他還拿著司隸校尉的印綬,又自稱“承製詔書”。

    稱車騎將軍,這就比袁術的後將軍大了一級,好符合他盟主的身份。所謂“行”就是代理的意思,行車騎將軍,意思是車騎將軍現在空缺,所以袁紹他就勉為其難的暫時代理了。

    “承製詔書”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讓大夥都不要聽洛陽朝廷的了,而是聽他袁紹的。

    因為漢家製度有規定,郡國兵無詔不得出郡界,而這次起兵討董的多半是太守國相,袁紹用自己“承製詔書”的權力,給大夥人人都封了將軍、校尉的頭銜。當然,都行某某將軍,有了這個名義,就可以帶兵出界打董卓了。所以 ,大家也都勉為其難的暫時代理了。

    此時,天下豪傑多歸心於袁紹,隻有鮑信對曹操說道:“所謂謀略高明的人,是世間所少有的,能統帥天下英雄平定亂世,恢複天下秩序的人,一定就是您啊。假如不是這種人才,盡管強大,將來卻必然會失敗。您恐怕是上天派來拯救這天下的人吧。”

    隻能說這個鮑信,真的是好眼光。

    京城洛陽距離酸棗縣,不過區區幾百餘裏,關東諸侯起兵之後,還不過兩日董卓就知道了,頓時勃然大怒,於是董卓便要派出兵馬來報複,招來心腹前來商議。和平日大批名士雲集、高朋滿座不同,今日董卓僅僅招了李儒等心腹數人商議。

    董卓怒道:“關東諸侯皆反,我欲以兵擊之,當攻打何處為好?”

    李儒等人聞言,都知道董卓已經是怒不可遏,所以不說應該不應該打,而問該打哪裏。

    思考了片刻,李儒決定還是不要和董卓對著幹,說道:“如今酸棗大軍雲集,眾十數萬,雖然關東兵不強,比不得涼州、並州的精銳,但人數太多,也不可小覷了,相國當出兵攻打潁川,先給關東諸侯一個下馬威,然後在大舉出兵,擊敗關東諸侯。”

    李儒又道:“如今,皇甫嵩率兵三萬餘人,屯於右扶風,蓋勳也有兵一萬人在長安,當先把這二人調回洛陽來,萬一他和關東諸侯聯合,我等隻怕會腹背受敵。”

    董卓表示同意,於是派兵攻擊潁川泄憤。又用朝廷的名義,下詔書將此二人征入朝廷為官。

    現在出兵,其實就是為了給董卓出口氣,因此,這次出兵沒有什麽正經的目標,就是為了震懾關東諸侯。

    在董卓的兵馬在路過陽城時,正好遇到陽城社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