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7結硬寨、打呆仗(1/3)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7596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35

    中牟縣中,劉備攔不住曹操與鮑信,二人執意出兵。

    這個時候,就顯出聯軍的壞處了,本來劉備作為前軍主將,鮑信和曹操是他的手下。但是這兩貨根本沒有一點手下的覺悟,根本不聽劉備的命令。

    劉備暗自歎道:曹操這貨的軍事才能,雖然被後來某些人吹道天上去了,但是現在看來,曹操的軍事能力,根本還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此戰隻怕後果堪憂啊。

    按照曆史記載,汴水之戰是曹操獨自進行的和指揮的,沒有其他人什麽事,最多也就是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之。

    當是時也,關東聯軍畏懼董卓,皆不敢進兵,諸侯每日置酒高會而已。唯有曹操,獨自以少量兵力進襲,雖然因為敵眾我寡,最後不敵,但是卻以力戰盡日,使徐榮謂酸棗未易攻也,最後知難而退。

    現在看來,各路諸侯都是出了兵的。大約是各路諸侯相信了曹操所說的“一戰而天下定矣”,所以都派出了兵馬跟隨出兵。

    曹操認為“一戰而天下定矣”,說明曹操想和董卓決戰一場,畢其功於一役。結果一戰天下沒有定不說,反而被徐榮這麽一個都不算數董卓嫡係的將領,所率領的偏師擊敗。

    至於諸侯打敗仗的理由,鄭泰在前麵忽悠董卓的時候,都已經說得清清楚楚了,擊敗上算是鄭泰版本的十勝十敗。

    這一戰大敗而歸,對於關東諸侯的軍心士氣的打擊,不可謂不大。所以董卓才會說,“關東軍敗數矣,皆畏孤,無能為也。”

    董卓西遷,天下震動,這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戰機。

    用曹操的話說,“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但是關東諸侯的軍隊,都是倉促召集的,訓練、器械都不足不說,彼此又不相統屬,根本沒有這個力量來抓住戰機,自然也不能“一戰而天下定矣”。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是曹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最多也能說是紙上談兵,以一種想當然的姿態出兵,打了敗仗自然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三國誌上,又把曹操打敗仗的責任,推給了本來都出兵了的關東諸侯,說他們沒有出兵,不思進取。

    果然,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曹操是勝利者,所以他能寫曆史,而曆史也就說了曹操的好話。

    這麽看來,我劉備也要成為勝利者,這樣才能寫曆史,然後讓曆史說自己的好話。

    想到這裏,劉備忽然發現,原來自己的思維方式很有問題。現在的曹操當然是和自己一起討伐董卓的盟友,但是,以後的曹操則是和自己爭奪天下的對手。自己為他考慮那麽多幹什麽。

    像米帝那樣,坑了對手坑隊友,這才是對同盟合格的態度麽。

    而且劉備已經幾次三番的勸阻過曹操了,哪怕曹操和鮑信兵敗了,也不可能怪到劉備頭上,還得覺得是因為自己沒聽劉備的,這才導致戰敗。

    想到這裏,劉備便決定不攔著曹操和鮑信去送死了。不過,劉備知道二人若是兵敗,自己勢單力孤,也必不能長久,也隻好收起心思,暗自盤算著怎麽讓他們和董卓軍打的兩敗俱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