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2聲東擊西一(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4898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36

    大河之上,劉備乘船返回青州,一路上忍不住感歎,與劉岱結盟,在和平年代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之舉。劉備不過是青州刺史,又不是齊侯或者齊王,同樣的劉岱也不過是兗州刺史,也不是魯王。結果兩人就把青州和兗州視為私產,還相互結盟,約定守望相助,真是有一種視朝廷律令於無物的感覺。

    劉岱火並橋瑁,算是扯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拉開了關東州郡赤果果搶地盤的序幕。

    回過頭,劉備看了一眼洛陽的方向,搖了搖頭,也不知道袁紹和袁術現在有沒有後悔。在大家都遵守遊戲規則的情況下,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要是大家夥都不按套路出牌,哪怕是太傅袁隗,說殺了全家,也就殺了,說滅了滿門,也就滅了。

    太傅可是位在三公之上的“上公”,隻有當天子繼位時,才會按照傳統冊封一個太傅,這個太傅去職,就不會在設。這樣的人物,董卓說殺也就殺了。

    諸侯起兵之前,袁紹養望多年,再加上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又做了司隸校尉這等雄職,當真稱的上是一呼百應。可諸侯起兵之後,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又都有了自己的地盤,對袁紹自然也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擁戴了。

    袁紹也不過是渤海太守,車騎將軍是自稱的,盟主之號雖然是大家推舉,但是歸根到底也不過就是虛名罷了,憑什麽對大家指手畫腳,他又能調動的了誰。就連他的兄弟袁術,也因為他們兄弟之間不和,也不會服從袁紹的命令。

    不過,大約是袁紹親自坐鎮河內的原因,河內太守王匡,倒是對袁紹忠心耿耿,唯袁紹之命是從,甚至聽從了袁紹的命令,殺了自己的姻親,堪稱袁紹手下第一忠犬。

    此時,王匡派從事韓浩領兵屯於孟津,準備要渡河進攻董卓。

    韓浩,字元嗣。因為天下大亂,韓浩所居住的鄉縣周圍多山,所以賊寇特別多,韓浩便聚起宗族、徒眾保衛鄉縣。河內太守王匡,征召他為從事。

    聯軍與董卓之間,多有親戚在雙方效力,韓浩也不例外。韓浩的舅舅杜陽,在並州五原郡的河陰縣擔任縣令,董卓先將杜陽控製在手中,然後派人拿了杜陽的信件去招降韓浩,韓浩沒有答應。不過董卓知道了之後,倒也沒難為杜陽,隻是不再讓杜陽做官而已。

    當初董卓為了躲避關東諸侯的鋒芒,遷都將天子與關東州郡隔離開,然而為了抵抗關東諸侯,董卓一時無法返回長安,內部就有許多掣肘。因此董卓不敢輕動,隻是在屯兵於洛陽畢圭苑,堅守不出。

    至於進攻豫州潁川陽城縣,純屬於為了泄憤而出兵劫掠,於滎陽大破曹操、鮑信五萬大軍也是防守作戰。

    原本關東諸侯於酸棗盟誓,聯軍合聚十數萬眾,聲勢浩大,牽製的董卓不敢妄動。然而此刻酸棗聯軍因為糧盡而散去,董卓立刻就少了牽製。

    沒了酸棗聯軍的這十幾萬兵馬,董卓留在洛陽周邊的兵馬就和二袁的兵馬相差不大。而董卓部下多是並、涼邊軍和漢軍老兵,又多騎兵,戰鬥力要比二袁的烏合之眾強的太多。

    酸棗聯軍的解散,不但讓雙方在軍事上的力量對比逆轉,而且讓洛陽在河內、酸棗、魯陽三麵夾擊的狀態下解放出來。部署在滎陽一帶徐榮所部,便能騰出手來,進可攻,退可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