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6人才二(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5394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37

    楊俊和許子將一樣,都有識人之明,經過他們品評的人物,立刻身價倍增,要是被他們非議上一句,自然也是名聲大壞。

    不然的話,曹操也不會帶著禮物去拜見許子將,求人家給自己下評價,許子將不願意給曹操品評,曹操還要威脅人家。

    袁紹也不會因為懼怕許子將,回一趟老家,也要輕車簡從,隻做一輛車回家。

    拿現代的話說,這些人掌握這話語權。

    這時代用人,用的的舉薦製度,主要看的就是名聲,一直到魏晉時代,都是如此,陳群的九品中正製,也不是他自己憑空想出來的。九品中正製,實際上,就是把這種品評人物的權力,從民間收回道官府手裏。

    不過官府做事,一向是節操滿滿,如楊俊,許子將之輩,品評人物至少還要做到公平,至少是表麵上的公平還是要的。等到九品中正製時,話語權歸了官府,那就真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了。

    “卿既有識人之明,可有賢才舉薦於我。”劉備對楊俊說道。

    楊俊聞言便道:“常伯槐,河內溫縣人,自幼家貧孤單,但不是自己該得的東西,從來不取。常林天性好學,常身帶經書耕作於田野。期間猶然廢寢忘食攻讀五經,他妻子時常去田間為他送飯,二人相敬如賓。可謂好學而有智者,為人亦有膽略。”

    常林,字伯槐。

    劉備道:“既然如此,孤先征召其為縣令,日後有了功勞,自當大用。”

    楊俊又道:“司馬伯達,也是河內溫縣人。雖然年紀還輕,然其品行才能異於常人。當初離京之時,為人所誣被抓,而董卓亦服其高論而釋之,可謂智勇雙全之人。”

    司馬朗,字伯達。

    記得有部給司馬懿洗底的電視劇,叫《軍師聯盟》的,這部電視劇雖然是亂編一氣,但是沒有打著曆史正劇的招牌,也算是有點良心。裏麵為了突出主角,把司馬朗塑造的挺不堪,其實司馬朗也是能臣,司馬朗親自巡視軍營,為生病的士卒請醫配藥。結果自己也染上了疾病而死。

    劉備隨口下令,說道:“諸葛子瑜隨我時日已久,先外放做一縣令,司馬伯達年紀還輕,暫時為我記事。”

    楊俊又介紹了一個司馬家的人,“司馬芝,字子華,司馬伯達族兄也,雖名聲不顯,但為人剛正,遵守禮義,才華出眾,其為今世之董宣乎。”

    劉備眉毛一挑,這個評價夠高的啊。

    董宣這個名字,其實不是很出名,但是強項令就很有名了。

    董宣是光武帝時的洛陽令,曾經格殺公主家犯法的家奴,並且寧死不向公主謝罪,因為他不畏權貴,被光武皇帝稱之為“強項令。”。

    於是,劉備又任命司馬芝為縣令。

    “司馬伯達之弟,司馬仲達,雖然年少,然其絕非尋常之人,還請使君勿以其年幼而輕之。”楊俊又推薦了司馬懿。

    聽了司馬仲達這個幾個字,劉備雖然麵無表情,但是心還是猛的跳了幾下,心說:我當然知道司馬懿絕非尋常之人,甚至比你,比司馬懿本人都知道這一點。既然這樣,不如把司馬懿也征辟來,然後故意坑司馬懿一把,讓他犯個錯誤,就可以找個理由殺了,再痛哭一場,來個“劉玄德揮淚斬司馬。”。

    想到這裏,劉備道:“既然如此,我且先請司馬仲達為我記事,日後年紀稍長,再做打算。”

    楊俊接著推薦他的河內老鄉,“趙君初,亦是河內溫縣人。此人也是明智之士,當初司馬伯達因和河內為洛陽咽喉,恐有大戰,號召相親遠離避難,眾人都是故土難離,隻有趙君初相隨。此人明識典籍,見識過人,卻是與人無爭,為世好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