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53議和二(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5760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40

    接了董卓的命令,李傕不敢怠慢,他本就擔心孫劉聯軍出兵來攻打自己,此刻得了聖旨,急忙率了本部人馬,直往太穀關而來。

    到了太穀關,李傕不敢帶兵靠的太近,約束了人馬,遠遠安營紮寨,免得受到攻擊。隻是派人前去通知孫、劉二人,也不說自己來意,隻是說有聖旨到,自己要入孫劉聯軍的軍營宣讀聖旨,請孫堅、劉備二人準備,來接聖旨。

    自然有人入關報信,將有聖旨來的消息入內報告,消息傳入之時,劉備正在請孫堅赴宴,說是赴宴,其實還是吃馬肉,誰讓一路上死馬那麽多呢。

    聽得李傕派人來,說有聖旨,孫堅便道:“什麽聖旨,恐怕是董賊是旨意吧,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來人,把李傕轟走。”

    “慢!”劉備抬手阻止了孫堅,說道:“雖然是董卓的旨意,但畢竟打著聖旨的名義,你我總歸是朝廷的大臣,是陛下的臣子,有聖旨來,總還是要聽一聽的。”

    是聽一聽,至於按不按聖旨上麵寫的行事,那是另一回事。孫堅也聽出了這層意思,自從劉備和孫堅合兵一處,雙方便已經是盟軍,自然不能忽視了劉備的意見,於是道:“既然如此,且叫來人進來吧。”

    劉備笑道:“文台兄,若是我料不差,隻怕董仲穎這是被咱們給打怕了,派李傕來,是想要來和你我求和的。”

    結合了自己前世對三國的記憶,劉備頓時就猜出了李傕的來意。

    孫堅卻是不相信,說道:“求和?都和董卓打到了這個地步,還能求和。”

    劉備也不爭辯,隻是道:“讓李傕進來,一問便知。”

    李傕入內,見了劉備、孫堅,拜倒在地,奉上聖旨,口稱:“小人李傕,拜見兩位明將軍。”

    “明將軍。”孫、劉二人,聽了這個稱呼,互相看了一眼,麵麵相覷,心說這“明將軍”,算是個什麽稱呼。

    李傕,字稚然,涼州北地郡人。李傕行伍出身,早年追隨董卓南征北戰,多立戰功,在董卓眾多部將中也是一員驍將。

    不過李傕乃是邊鄙之人,習於夷風,不懂禮儀,口不擇言,因此也鬧過很多笑話。

    比如李傕本來也叫董卓“主公”的,後來入了洛陽,看見別的名士,都叫董卓“明公”,這貨腦洞大開,管董卓叫起“明主公”來。董卓知道李傕的出身,也不和他計較稱呼上麵的問題。別人樂的看李傕的笑話,也不提醒他。

    因此,李傕一直都不知道,“明公”和“主公”,是不能連在一起叫的,甚至還自做聰明,在其他的稱呼前麵,也都加了個“明”字。

    後來董卓掛了,李傕打了王允,入主長安,見了皇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

    因此,李傕管孫堅和劉備叫“明將軍”,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本來劉備聽了李傕的名字,心中猛然升起一股殺機,曆史上有個“李郭之亂”,李傕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不過隨即劉備就放棄了這一想法,因為劉備明白,李郭之亂的真正罪魁禍首,其實是王允,隻要當時執政的王允下一道赦免令,宣布赦免西涼軍無罪,再用西涼名將、大漢忠臣皇甫嵩統領西涼軍,天下其實就太平了。

    不然,就算劉備殺了李傕,隻要王允還是那麽剛愎自用,還會有西涼軍中的其他人扯旗造反。

    再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劉備也不好壞了規矩。

    因此,見到李傕執禮甚恭,孫、劉二人也不好太過咄咄逼人,便叫李傕起來回話。

    前麵李傕打著聖旨的幌子,是怕孫堅、劉備不見自己,回去被董卓怪罪,不好交差。見到了孫、劉二人,李傕要是再拿出一副老子是朝廷使者的架子,那可就李傕腦殘了,雖然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規矩,但是為難來使一下,那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李傕前倨後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