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67世家與豪強(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5508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41

    聽了劉備的話,青州治中鄭益年紀還輕,臉皮還沒那麽厚,在那裏尷尬不已,其他人本來還想說些什麽,都被劉備一句“實在人。”給堵了回去。

    如果不是劉備也穿越了這麽久了,在這個時代呆的時間長了,還真聽不懂鄭益說的是什麽意思。其實鄭益,這個話說的,可以說是太直白了,“苛待名族,”的名聲是不好的。

    注意!是“苛待名族,”,而不是“苛待豪強,”,名族和豪強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如果是劉備穿越前,他還真分不清世家和豪強之間的區別,都是地主階級,都是應該被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腳的家夥,有區別麽,還真有。

    所謂名族,其實就是出名的士族,說是世家也行,這種世家,不一定是家大、業大,但是名氣一定很大,家中也一定有名士。

    而豪強則不同,沒有名氣,但一定是豪富無比,真要比起來,往往比士族的人力、物力、財力要充沛的多。地主都可以說是豪強,不過一般來說,豪強專指那些擁有自己私人武裝的地主。漢代的地主與農民之間的依附關係,其實並非如今的曆史課本裏所描述的那種殘酷剝削,而更多的是一種互為依托的共生關係。當時,災荒頻仍,戰事紛繁,農民們拖兒帶口,很容易出現食不果腹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土地主開放穀倉,甚至散施家財,以行救助。史書上,那種救濟鄉鄰的記載,不絕於書。常林在避居上黨時,耕種山阿。當時旱蝗,常林獨豐收,盡呼比鄰,升鬥分之。

    而地方上已多有流民盜匪,黃巾之後,各路變民更是蜂擁而起。對於土地主而言,無論是家族中人,還是依附於自己的農民,他都必須承擔起保護的責任。因此,土地主們便在族人和依附民中挑選精壯之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武裝部隊。

    從西漢中後期、東漢,一直到魏、晉時代。實際上,是一個重新封建化的時代,問題在於,這種封建化,與西周的封建不同。西周的封建,是有明確的各種規則規定君主和封臣之間的義務的,孔夫子一生的理想就是“克己複禮”,要複的就是西周時期的這個周禮。而從西漢中後期、東漢,一直到魏、晉時代的封建,是一種“潛規則”封建,沒有西周時期,那種明確的約束封君的各種禮法。

    這樣的“潛規則”封建,造成的後果就是,各大門閥世家,豪強大戶,隻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都想更多兼並土地、人口,少承擔賦稅、徭役。

    然而,名族和豪強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豪強是不管不顧的兼並,而名族,則往往會違背本能,抗拒這種對自身家族其實很有利的兼並。

    在和平年代,世家在官場的能量巨大,可以通過朝廷的力量,輕易壓製住各地的豪強。雖然有所謂“寧負兩千石,莫負豪大家。”的說法。但是,也會時不時的來上幾個“名臣”,把“豪大家”給滅了全家。

    在戰亂年代,這種世家和豪強之間的差距,被縮小的最小,雖然豪強空有實力而缺乏政治名望,所以無法獲得天下人認可,沒辦法自立。但是,完全可以通過投靠明主,和有政治聲望而實力比較差的人物,搞強強聯合,各取所需。

    豪強中的強者,比李典家,那可是連呂布都擊敗的強大家族,打了很多年仗,李典把家族遷到鄴城之時,其宗族、賓客、部曲、附民,還有合計三千多戶,共一萬三千餘人。所以,就別奇怪李典,在父、叔戰死後,十五歲就能當上中郎將了,實在是實力強大。

    所以,劉備會說鄭益是“實在人。”,因為鄭益說的是“苛待名族,”的名聲不好,這就是暗示劉備,可以去“苛待豪強。”,這個不影響名聲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