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16滅族(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4860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47

    王允平日裏假意順從董卓,以司徒領尚書令,他作為刺董的總策劃人,更加當仁不讓。

    他先以太尉馬日磾,為海內所敬的一代儒宗,請其以太尉錄尚書事,執掌國朝。馬日磾自稱無功無祿,不敢受命。王允又薦淳於嘉,後者同樣拒絕。

    眾人皆以王允除賊有功,請為錄尚書事。錄者,總領也,總領尚書台,總覽朝政,為國君輔佐。王允派出使者張種前往關東,安撫反董聯軍。

    董卓的死訊傳出,士兵們都高呼萬歲,百姓跑到大街上載歌載舞,很多人把珠寶拿去換成酒肉來慶祝。之前因反抗董卓而入獄的官員,都監獄裏放出來,親附董卓的官員則被入獄誅殺。

    朝廷,其實是王允,任命皇甫嵩為征西將軍,率軍去剿滅住在郿塢的董氏族人。

    在長安城東兩百六十處,是董卓的封地郿縣,他在此處修築塢堡,此塢高達七丈有餘,長寬各約百丈,周長四百丈。各種防禦設施,一應俱全,並帶有多層角樓,上千鐵甲士卒日夜不停巡視其上。

    因為易守難攻,董卓把此塢命名為“萬歲塢”。不過,“萬歲”在漢代,還不是專屬於天子的詞匯,倒也不能就此說董卓有不臣之心。

    董卓把搜刮來的財物都藏在這裏,塢中金有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珠玉、錦綺、奇玩、雜物皆山崇阜積,不可知數。並且在其中儲備了足夠吃三十年糧食,他對左右說道:“我平定關東後,即雄踞天下,失敗了,我也能在守在郿塢活到老。”

    董卓這就是犯了典型的守財奴錯誤,漸漸的讓手下人離心離德,這才最後被人刺殺。

    其實,所有人都不明白,他們之所以敢反抗董卓,固然是因為董卓殘暴不仁,董卓的心腹親信都在外領兵。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董卓失去了進取心,變得得過且過起來,當一個團體,沒有了外在的目標之後,就容易發生內部的爭奪。因為利益是有限的,當能夠從外麵取得利益的時候,大家之間的矛盾就會掩蓋起來。當不能從外部取得利益的時候,就會開始互相傾軋,爭權奪利。

    這就是為什麽劉備平定了青州,大家便開始爭吵,因為一般看來,一州之地已經是諸侯的極限了,而劉備發兵冀州之後,所以的爭吵都消失了,大家又開始團結一致,向更高的目標而努力。

    在兵法上,這叫做“內不寧則某於外,外不決則謀於內。”

    皇甫嵩率軍至郿縣,董卓的弟弟董旻和董卓的侄子董璜,還有全體董氏族人根本無力反抗,均被處死。董卓的母親已經年過九十,走到郿塢門口,向皇甫嵩說道:“乞脫我死!”請求免死,皇甫嵩不肯,將其斬首。

    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們將之前倍董卓藏在郿縣的袁隗、袁基及其家人的屍骨挖出,重新安葬。又將董氏族人的屍體堆在袁氏墳墓旁邊焚燒,並將骨灰揚到路上以泄憤。

    董卓的屍體被放在長安市集上暴屍,董卓身體肥胖,死後流了一地的油,草都被染紅了,守屍的官吏,將一個大燈芯插在董卓的肚臍眼裏點燃,光明達旦,連續燃燒了好幾天。

    董卓曾經派出李傕、郭汜、張濟、賈詡等人率領數萬人馬,向東進攻兗州陳留郡、豫州潁川郡等地。當地百姓,多見殺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