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29南北誰為先下(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4954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48

    徐州的事情,說起來還真是有些奇葩。

    徐州牧陶謙有個老鄉,叫笮融,此人聚眾數百人,前往徐州投靠陶謙。

    陶謙對這個老鄉也算照顧,他任命笮融為下邳國相,並負責運輸廣陵郡、下邳郡和彭城郡這三郡的糧食,笮融得到此三郡糧食和封國進貢物品後,並沒有給陶謙,反而中飽私囊占為己用。

    不過,笮融倒也沒有把這些錢糧裝進自己腰包,因為笮融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下邳的百姓食不果腹,說一句餓殍滿地可能有些過分,但是百姓困苦不堪是肯定的。

    而笮融卻大興浮屠之事,在下邳郡廣興浮屠寺廟宇,以華衣美食蓄養浮屠之徒。

    不但如此,他還強迫下邳郡人民日夜頌讀浮屠之經,這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浮屠教徒遷入下邳郡,前後高達五千多戶之多。

    光是搞這個浮屠之事,耗費的費用,要用億為單位來計算。

    笮融這貨雖然信浮屠之教,但是他一點都沒有慈悲為懷的意思,不但不幹好事,反而四處搶劫,還專殺救命恩人。

    這個其實不用奇怪,浮屠之教一開始也是那種“你不肯信教,又不肯去死,這讓我很為難啊!”的那種宗教。

    實際上,任何宗教,要是沒有這種勁頭,都不可能發展成為有巨大影響力的宗教,隻不過後來變成了戰五渣,又被另一個“你不肯信教,又不肯去死,這讓我很為難啊!”的敏感詞宗教在很多地方給滅了全家而已。

    浮屠之教,其實是脫胎於阿三教的,或者說是阿三教的變種也行。講究一個因果輪回,今世受苦,來生富貴,用來愚民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因此,雖然笮融貪了陶謙的錢糧,陶謙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置之不理。

    說起來還是那個老梗,有讖語預言說:“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個老梗,在漢代傳說了好幾百年,據說漢武帝都曾經當眾說過這個梗。不過劉備是不信的,他估計這事是後來人編的。要是漢武帝真說了,那隻能說明劉野豬的腦子有瑕疵,還是很大的那種。

    從字麵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取代漢朝的人應該和“塗高”有關,

    那麽“塗高”是什麽意思呢,袁術的理解是,這個“塗”,相當於“塗”或者是“途”,都是“道路”的意思。袁術的“術”字在古文裏指的就是“城邑中的道路”,而他的字“公路”與道路的關係就更加直白了,這也說明了袁術的名和字是相關的。

    其實,袁術隻理解對了一半。

    按照後來杜瓊的說法,“塗”指的是泥土,泥土壘高就是城牆或者宮殿,而“魏”的本義就是宮殿。所以“當塗高者魏也!”

    徐州也有個很會解讀讖語的人,他叫闕宣。他也是這麽理解的,泥土壘高就是宮殿,宮殿那不就是“宮闕”麽。

    而自己姓闕,所以闕宣認為,那個當代漢的“塗高”就是自己這個闕!

    闕宣是徐州下邳人,闕氏也是下邳豪族,他家中門客、徒附頗眾,有童仆千人。這個童仆千人,是這個時代豪強的標配,連童仆千人都沒有,你都不好意思自稱是豪強,隻能說是大戶人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